三、实验过程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接受任务以后,学校校长和教科研室仔细认真地研究了开题报告,理解其中的精髓,反复讨论如何根据学校实际落实研究目标与内容,并发挥各个教研组教师的力量,拓宽研究的渠道。
(一)课题组组织架构
我校成立了校长挂帅的课题研究小组,确立了负责人,再由校长、科研室、教导处领导以及各学科组长组成科研领导小组和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制定了比较翔实的研究计划,分析了实验教师现状,设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确立了研究方法与步骤,完善了研究架构,对全体教师,特别是课题组教师们的个人学期研究目标予以明确,使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二)课题组理论学习
1.就课题中的主要概念与相关教育理论进行集中与个别学习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再一次研读开题报告,明确研究方向,然后由专人负责,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我们学习了《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一书中“创新人才的心理特征”“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提高未成年人的创造性”“青少年创造性及教师创造观念的跨文化比较”“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实践”等章节的内容,学习了《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一书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德行培养研究”“心理健康是德行的一种重要因素”等相关内容,学习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分析》《学生创新的制约因素》《试论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科学精神》等理论文章,组织全体教师仔细研读了《上海市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明确了将自己所教学科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统整的研究手段。
2.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及实验教师专长制定本校研究计划
课题中心组成员多次商讨,制定了课题推进表,并以各学科组为单位,由专人负责落实推进,项目内容细化到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由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大组为主要实验组,各个学科组的组长负责,有普及、有重点地开展课程统整的研究。学校德育处和大队部则负责有关学生主题实践活动方面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3.落实具体工作,引导教师扎实推进研究实践工作
课题中心组成员仔细查阅了参与研究教师的相关研究材料,多次商讨,制定了每个研究阶段的课题推进表,并召开各学科组大组长会议,仔细讲解课题推进表的内容,提出相关研究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由大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落实推进,项目内容细化到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课题中心组成员及时向教科室汇报研究情况,由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大组为主要实验组,开展课程统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