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2025年08月10日
南鹤虱
【别名】野胡萝卜子、鹄虱、鬼虱、鹤虱。
【基原】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的果实。
【形态特征】二年生草本。茎单生,有倒糙硬毛。根生叶薄膜质,长圆形,2回至3回羽状多裂,最后裂片线状披针形,顶端尖锐,有小凸头,光滑或有糙硬毛,叶柄长3~12 cm,有鞘,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最后裂片通常细长。复伞形花序,总苞有多数苞片,叶状,边缘膜质,有绒毛;伞辐多数,紧贴,结果时伞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折,花白色、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圆卵形。花期5~7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路旁、原野、田间,产穹窿山、上方山、石湖、光福、西山、东山等地。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省。
春季未开花前采挖,去其茎叶,洗净,晒干或鲜用。
味苦、辛,性平。归脾、胃经。具杀虫消积之功。主蛔虫、蛲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①治蛊毒为病,肠有寄生虫引起咽喉肿痛:瞿麦、萹蓄、槟榔、雷丸、鹤虱、芜荑、红藤、白头翁、干漆、甘草,上药等份研细末,用花椒水泛丸,每服9 g。(《吴门马氏喉科荟萃》)②治吸血虫早、中、晚三期,主消虫积痞块:牛蟾10张、醋煅针砂60 g、肉桂6 g、陈皮15 g、沉香6 g、苦楝皮30 g、鹤虱30 g、大蒜120 g,煮烂,研末和大蒜捣烂为丸,日服一次,一次6 g。(《中医治疗血吸虫研究概要》)③治疟疾:香青蒿9 g、黄芩9 g、大豆卷12 g、大连翘9 g、枳实9 g、南山楂12 g、桃仁9 g、鹤虱9 g、花槟榔9 g,煎服。(《自怡医庐论症医案选存》)
有小毒。
南鹤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