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爪草

猫爪草

【别名】猫爪儿草、三散草。

【基原】为毛茛科植物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的块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块根数个,近纺锤形。茎细弱,疏生短绒毛,后渐变无毛。基生叶丛生,有长柄,三出复叶,或为单叶,3浅裂至3全裂,小叶片无柄,圆形或倒卵形,中间一片小叶较大,顶端齿状浅裂,基部楔形,有时基生小叶一回裂片浅裂或细裂成线形裂片;茎生叶无柄,较小,通常3深裂成线状裂片。花黄色。瘦果卵状,有短而稍弯曲的果喙。花期3~4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草丛,产穹窿山、上方山。长江中、下游各省和台湾,北达河南南部,南达广西北部都有分布。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味甘、辛,性温。归肝、肺经。具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瘰疬未溃、淋巴结结核。

①治肺结核:猫爪草60 g,水煎,分二次服。(《河南中草药手册》)②治瘰疬:猫爪草、夏枯草各适量,水煮,过滤取汁,再熬成膏,贴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③治恶性淋巴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猫爪草、蛇莓、牡蛎各30 g,夏枯草9 g,水煎服。

猫爪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