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别名】白桑皮、桑皮、桑根皮。
【基原】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形态特征】小乔木或灌木。树皮灰黄色或黄褐色,幼枝有毛。叶卵形至阔卵形,顶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锯齿或多种分裂,表面无毛,有光泽,背面绿色,脉上有疏毛,腋间有毛。花单性异株,均为腋生的葇荑花序;花柱不明显或无,柱头2。桑椹果白色、淡红色、紫红色或黑色。花期4~5月,果熟期6~7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产西山等地。全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黄色、不黏手为度,取出,放凉。每50 kg桑皮丝,用炼熟蜂蜜15 kg。
味甘,性寒。归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主治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蜜炙后性寒偏润,能缓和寒泻之性,并可润肺止咳,多用于肺虚咳喘。
①治小儿痉咳,主平肝清肺:桑白皮10 g、马兜铃3 g、青蛤散10 g、竹茹10 g、甘草3 g。上药煎汁两次,分两次服。(《临证心悟录》)②治血痢腹胀:西潞党9 g、土炒淮山药9 g、扁豆炭9 g、陈棕炭9 g、桑白皮6 g、制香附9 g、川楝子6 g、生地炭12 g、炒当归6 g、煨广木香3 g、西芥子9 g,煎服。(《中医治疗血吸虫研究概要》)③治肺胀:炙麻黄1.2 g、大杏仁9 g、玉泉散12 g,蒌皮、蒌仁各6 g,地骨皮3 g、桑白皮3 g、大贝母9 g、上广皮4.5 g、木蝴蝶1.5 g,煎服。(《郭守朴医学经验文集》)④治肺病:桑白皮、明天冬、大生地、大熟地、冬阿胶、大麦冬、红花、杏仁、川贝母、肥知母、甘草、白芍、白芷计十三味各3 g,以鸡蛋三个,同药煮热,去蛋壳轧洞,再煮,先吃蛋再吃药。(《陶君仁临证医验集》)
桑
肺虚无火、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