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蹄

羊 蹄

【别名】牛舌菜、羊蹄大黄、土大黄、牛舌大黄、败毒菜根。

【基原】为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的根或全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长圆形,黄色。茎直立,粗壮,不分枝。叶片长椭圆形,顶端稍钝或短尖,基部心形,边缘波状,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花序为狭长的圆锥状,顶生,每节花簇略下垂,花两性,淡绿色;花被片6,成2轮,结果时内轮花被片增大,表面有网纹,顶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牙齿,全部有瘤状突起。瘦果宽卵形,有3棱,黑褐色,有光泽。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野、路旁湿地,产各地。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和广西等地。

春、秋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全草全年可采,或秋季采割,晒干。

味苦、酸,性寒。归手少阴经。具清热解毒,止血,通便,杀虫之功。用于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肝炎,肛门周围炎,大便秘结;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黄水疮,疖肿,皮癣。

①治大便卒涩结不通:羊蹄根30 g(锉)。以水一大盏,煎取1.8 g,去滓,温温顿服之。(《太平圣惠方》)②治产后风秘:羊蹄根锉研,绞取汁二、三匙,水半盏,煎一、二沸,温温空肚服。(《本草衍义》[1])③治赤白浊:羊蹄根每用9~15 g。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有小毒。《本草汇言》:脾胃虚寒,泄泻不食者切勿入口。

羊 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