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枣儿

绵枣儿

【别名】天蒜、地兰、地枣儿、催生草、独叶芹、药狗蒜、地枣。

【基原】为百合科植物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Lindl.)Druce的鳞茎或带根全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或近球形,鳞茎皮黑褐色。基生叶2~5枚;叶片狭带状,平滑。花葶通常比叶长,总状花序;花小,紫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在花梗顶端脱落;花梗长5~12 mm,基部有1~2枚较小苞片;花被片6,近椭圆形,基部稍合生而成盘状;雄蕊6,稍短于花被,花丝近披针形,边缘和背面常具小乳突,基部稍合生,子房卵状球形,基部有短柄,表面有小乳突,3室,花柱长约为子房的一半。蒴果近倒卵形。种子1~3颗,黑色,长圆状狭倒卵形。花、果期7~11月。

【生境及分布】野生于丘陵、山坡或田间。产各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等地。

6~7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味甘、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大肠经。强心利尿,消肿止痛,解毒。用于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筋骨痛,牙痛,心脏病水肿;外用治痈疽,乳腺炎,毒蛇咬伤。

取头捣烂,能敷治乳疮、毒疮。(《岭南采药录》)

孕妇慎服。

绵枣儿

【注释】

[1]《雷公炮炙论》:采得(鬼箭)后,只使箭头用。拭上赤毛,用酥缓炒过用之。每修事30 g,用酥0.3 g炒,酥尽为度。

[2]《摄生众妙方》由明代张时彻辑,刊于1550年。本书汇辑诸方分为通治诸病、危病、补养、诸风、伤寒、感冒等47门,各门因病证列举有效成方。但由于编者随见闻而录,内容不够系统完备,复选集临床各科单验方,另撰《急救良方》二卷,与《摄生众妙方》合刻问世。张时彻(1500—1577),字维静,号东沙,鄞县(今属浙江鄞州区)人,明代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