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 姜

炮 姜

【别名】黑姜。

【基原】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干燥根茎的炮制品。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花葶自根茎中抽出;穗状花序椭圆形,苞片卵形,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冠黄绿色。蒴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月。

【生境及分布】多栽培、产各地。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地广为栽培。

取净干姜,用沙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①治小儿疳积,腹泻下痢:炮姜6 g,胡黄连3 g。水煎服。②治头晕目眩,呕吐,畏冷:炮姜74 g,炙甘草37 g。研为细末,每服16 g,水煎服。③治妇女行经后腹痛:炮姜、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淫羊藿各9 g。水煎服。

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

【注释】

[1]《本草衍义》为古代汉医著作之一,北宋寇宗奭编著于公元1116年,集寇氏多年实践经验。《本草衍义》把《本草纲目》所载药物的功用、效验作了补充,对品种作了鉴别。本书还强调了要按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决定药量,这在临床上很有意义。

[2]《本草汇言》为古代汉族药学著作,由倪朱谟编撰,刊于1624年。收载药物670余种。其最大的价值是记载了明代后期浙江一带上百名医药家的药物论说,同时还摘录了大量的明代医方资料,这些都是不见于其他本草书的新资料。书中采访所得的诸家药论和用药经验,大大地丰富了中医临床用药和药性理论的内容。倪朱谟,字纯宇,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末医药学家。

[3]艾绒是由艾叶经过反复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粉尘,而得到的软细如棉的物品。根据加工的程度,艾绒有粗细之分。细艾绒的纤维短、杂质少、可塑性大,可制成较小的艾灶,多用于直接灸法;粗艾绒的纤维长、杂质稍多,制成的艾灶较大(一般如半枣核大),多用于间接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