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沥

竹 沥

【别名】淡竹沥、竹油。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的竹竿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

【形态特征】乔木。幼竿密被白粉,无毛,老竿灰黄绿色;竿环与箨环均稍隆起。箨鞘背面淡紫褐色至淡紫绿色,常有深浅相同的纵条纹,无毛,具紫色脉纹及疏生的小斑点或斑块;箨舌暗紫褐色,截形,边缘有波状裂齿及细短纤毛;箨片线状披针形或带状,开展或外翻,平直或有时微皱曲,绿紫色,边缘淡黄色。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及鞘口毛均存在但早落;叶舌紫褐色;叶片下表面沿中脉两侧稍被柔毛。花枝呈穗状,基部有3~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5~7片,侧生假小穗下方所托的苞片披针形,先端有微毛。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产穹窿山、光福等地。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取新鲜淡竹截断后,架起,烧其中央部分,两端即有淡黄色的汁液流出,以器皿盛容,即为竹沥。

味甘,性寒。归肺经。具清热豁痰,定惊利窍之功。用于痰热咳喘,中风痰迷,惊痫癫狂。

①治中风口噤不知人:竹沥一升服。(《千金方》)②治风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日哺、夜各一服。(《千金方》)③治卒消渴,小便多:作竹沥恣饮数日愈。(《肘后方》)④治产后身或强直,口噤面青,手足强反张:饮竹沥一、二升。(《梅师集验方》)

淡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