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芍
【别名】芍药。
【基原】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花期5~7月,果期6~7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产穹窿山、光福、东山、西山等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①治妇人胁痛:香附子120 g(黄子醋二碗,盐30 g,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为细末,每服6 g,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②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30 g,当归15 g,黄连15 g,槟榔、木香各6 g;甘草6 g(炒),大黄9 g,黄芩15 g,官桂6 g半。上细切,每服15 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③治妇人怀孕腹中
痛:当归90 g,芍药500 g,茯苓120 g,白术120 g,泽泻250 g,芎250 g(一作90 g)。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④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60 g,桂(去粗皮)、甘草(炙)各30 g。上三味,粗捣筛,每服9 g匕,水一盏,煎2 g,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
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芍 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