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 衣

窃 衣

【别名】鹤虱、粘粘草、破子衣。

【基原】为伞形科植物窃衣Torilis scabra(Thunb.)DC.的干燥果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生,有细直纹和刺毛。叶卵形,长尖,两面有稀疏紧贴的粗毛,1回至2回羽状分裂,小叶片披针状卵形,羽状深裂,最后的裂片披针形至长圆形,边缘有条裂状的粗齿、缺刻或分裂。花序顶生与腋生,伞梗长4~25 cm;伞辐2~4,近相等;花白色。果实长圆形。分生果有直立向内弯曲或有钩的皮刺;胚乳的腹面凹陷。花期4~6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产穹窿山、天平山、光福。分布于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栽后2~3年,于11月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味苦、辛,性微温。归脾、大肠经。具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之功效。常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外用治痈疮溃疡久不收口,阴道滴虫。

①治蛔虫病:窃衣果6~9 g。水煎服。(《湖南中药志》)②治腹痛:鲜窃衣30 g,水煎,去渣,调冬蜜30 g服用。(《福建药物志》)

有小毒。

窃 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