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首乌藤

【别名】夜交藤、棋藤。

【基原】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茎藤。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细长,顶端有膨大的长椭圆形、肉质块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茎缠绕,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叶片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托叶鞘短筒状。花序圆锥状,大而开展;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结果时增大,外面3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裂。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平滑。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产穹窿山、天平山、上方山、光福、西山。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江西、广东、云南和四川等地。

于夏、秋或秋、冬采割,除去残叶,捆成把,晒干或烘干。

味苦、甘、涩,性温。归肝、心、肾经。具养血安神、祛风通络之功。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痒疹。

①治肝病,主清泄肝胆,以守神志:柴胡3 g、龙胆草4.5 g、黑山栀9 g、川黄连1.8 g、茯苓和茯神各9 g、木通4.5 g、辰远志9 g、泽泻12 g、夜交藤9 g、牡丹皮9 g,煎服。(《自怡医庐论症医案选存》)②治暑风中络:生石决(先)20 g、紫贝齿(先)10 g、青蒿梗10 g、生木瓜10 g、炒牛膝10 g、生赤芍12 g、双钩藤(后)10 g、丝瓜络6 g、陈胆星3 g、天竺黄6 g、炒归须10 g、首乌藤12 g,煎服。(《陶君仁临证医验集》)③治不寐,主益气养阴:太子参15 g、大生地黄15 g、制首乌12 g、赤芍10 g、白芍10 g、姜川黄连5 g、干姜2 g、上肉桂3 g、丹参15 g、远志肉6 g、首乌藤30 g、谷芽15 g、麦芽15 g,煎服。(《汪达成内科经验集》)

何首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