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葚

桑 葚

【别名】桑实、桑葚子、桑果。

【基原】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果穗。

【形态特征】小乔木或灌木。树皮灰黄色或黄褐色,幼枝有毛。叶卵形至阔卵形,顶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锯齿或多种分裂,表面无毛,有光泽,背面绿色,脉上有疏毛,腋间有毛。花单性异株,均为腋生的葇荑花序。果白色、淡红色、紫红色或黑色。花期4~5月,果熟期6~7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坡,产各地。全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于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

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具补血滋阴,生津润燥之功。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①治习惯性便秘:取鲜桑葚,煎汁去渣,熬成膏。每睡前糖汤化服一匙。(《春常在室医验录》)②治眩晕,主养肝泄木:炒杞子6 g、制桑葚10 g、炙细地12 g、黑芝麻10 g、黑大豆12 g、干首乌12 g、生萸肉10 g、生山药12 g、炒牡丹皮6 g、绿萼梅3 g、生木瓜10 g、炒白菊6 g,煎服。(《陶君仁临证医验集》)③治眩晕,主熄风潜阳,滋水涵木:炙细地13 g、怀牛膝10 g、生牡蛎(先)30 g、白芍10 g、潼蒺藜(炒包)10 g、制桑葚10 g、生代赭(先)30 g、白菊5 g、珍珠母(先)30 g,双钩藤(后)10 g、黑芝麻10 g、天麻3 g,煎服。(《陶君仁临证医验集》)

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