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芥

土荆芥

【别名】鹅脚草、红泽兰、天仙草、臭草、钩虫草、鸭脚草、香藜草、臭蒿等。

【基原】为藜科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全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有强烈气味。茎直立,有棱,多分枝,被腺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钝,下部的叶边缘有不规则钝齿或呈波浪形,上部的叶较小,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有腺点,揉之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花小,绿色,两性或雌性,3~5朵簇生于上部叶腋;花被5裂,果时常闭合。胞果扁球形,完全包于花被内。种子横生或斜生,黑色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村旁、旷地、路旁,亦有栽培。产穹窿山、上方山、石湖、光福等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各地。产于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地。

8月下旬至9月下旬采收全草,摊放通风处,或捆束悬挂阴干,避免日晒及雨淋。

味辛。性微温,大毒。归脾经。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消肿。主治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头虱,皮肤湿疹,疥癣,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治钩虫、蛔虫、蛲虫:土荆芥叶、茎、子阴干研末,酌加糖和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用开水送下3 g,早晚各一次。(《福建民间草药》)②治钩虫、蛔虫、绦虫病:土荆芥全草3~6 g,水煎服。③治头虱:土荆芥捣烂加茶油敷。④治脱肛、子宫脱垂:土荆芥鲜草15 g。水煎,日服二次。(②方以下出自《湖南药物志》)

凡患神经衰弱,心脏病、肾病及孕妇等忌服。

土荆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