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花

刺槐花

【别名】洋槐花。

【基原】为豆科植物刺槐Robinia psoudoacacia L.的花。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褐色,有深裂槽;枝上具刺针。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叶柄基部膨大;托叶变化为针刺;小叶7~19枚,椭圆形至长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圆形或钝尖,有时微凹,有小细刺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光滑或幼时被短柔毛,叶质薄,鲜绿色。花序腋生,白色,甚芳香,密生成总状花序,作下垂状;花轴有毛,花梗有密毛;萼钟形,先端不整齐5裂,稍带唇形而被密毛;花冠蝶形。荚果线状矩圆形而扁,熟时赤褐色,内含种子4~10颗。种子肾形,褐色而有微小黑斑。花期初夏。

【生境及分布】生于公路旁及村舍附近,各处多有栽培。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华东等地。

6~7月盛开时采收花序,摘下花,晾干。

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止血之功。主治咯血、大肠下血、吐血、崩漏。

治便血,咯血:取刺槐花适量,泡茶饮用。

不可食其叶、幼芽,可引起过敏。

刺 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