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
2025年08月10日
石榴皮
【别名】石榴壳、酸石榴皮、酸榴皮。
【基原】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圆形,或略带角状,顶端刺状,光滑无毛。叶对生或簇生,长倒卵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尖,表面有光泽,背面中脉凸起,有短叶柄。花1至数朵,生于枝顶或腋生,有短柄;花萼钟形、橘红色,质厚,顶端5~7裂,裂片外面有乳头状突起,花瓣与萼片同数,互生,生于萼筒内,倒卵形,稍高出花萼裂片,通常红色,也有白、黄或深红色的,花瓣皱缩。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及分布】光福、西山等多处有栽培。分布于我国各地。
秋季果实成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烘干。
味酸、涩,性温。归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止血,驱虫,止崩止带之功效。常用于衄血,吐血,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中耳炎。
①主治白痢久痢:陈石榴皮适量,烧存性,为末。每服3 g,米饮送下,一日三次。(《春常在室医验录》)②主杀虫逐水:鹤虱9 g、干漆9 g、贯众4.5 g,雄黄4.5 g,甘遂4.5 g、臭芜荑6 g、僵蚕9 g、朱砂4.5 g、雷丸4.5 g,石榴皮3 g,研末,米粉煮糊为丸,每服十丸。(《中医治疗血吸虫研究概要》)③主温运止痢:制附子3 g、良姜1.8 g、制香附6 g、赤芍9 g、煨诃子6 g、石榴皮15 g、苦参3 g、广木香3 g,另左金丸1.5 g,冲服。(《中医治疗血吸虫研究概要》)
石 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