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鱼草

醉鱼草

【别名】闹鱼草、鱼尾草、痒见消、铁线尾。

【基原】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的全草。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树皮茶褐色,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棱的两面被短白柔毛,老则脱落。单叶对生;具柄,柄上密生绒毛;叶片纸质,卵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具稀疏锯齿;幼叶嫩时叶两面密被黄色绒毛,老时毛脱落。穗状花序顶生,花倾向一侧;花萼管状,4或5浅裂,有鳞片密生;花冠细长管状,微弯曲,紫色。蒴果长圆形,有鳞,熟后2裂,基部有宿萼。种子细小,褐色。花期4~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山地,亦有栽培以供观赏。产穹窿山、上方山、光福等地。分布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脾、胃经。祛风解毒,驱虫,化骨硬。主痄腮,痈肿,瘰疬,蛔虫病,钩虫病,诸鱼骨鲠。

①治流行性感冒:醉鱼草15~30 g,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②治钩虫病:醉鱼草15 g(儿童酌减)。水煮2小时,取汁100 mL,加白糖,于晚饭后与次晨饭前分服。服药量可由15 g逐次增至150 g。个别服药者有恶心、腹痛、腹泻、头昏乏力等症状。(《全展选编·传染病》)③治疟疾:醉鱼草、白英各30 g。水煎,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内服,连服二日。(《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④治跌打新伤:鲜醉鱼草全草,15~24 g(干的9~15 g)。酌加红酒、开水炖一小时,内服。(《福建民间草药》)

孕妇忌服。

醉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