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岁月峥嵘最忆时

序 岁月峥嵘最忆时

见证了新中国成长发展壮大的李保忠同志,1952年地质部组建时,就成为地质队伍中的一员,1994年离休,今年87岁。在他的地质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野外地质队为从事地质找矿的地质队员做保障工作和工会工作。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公家的事为大的家国情怀,倾情尽心为地质职工服务的工作态度,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特点,今天看来弥足珍贵。

1985年,李保忠同志到云南省地矿局调研工会工作时我们就认识了。1994年3月,中国煤矿地质工会在山西省太原市的西山矿务局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我作为云南省地质工会主席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由云南省地质工会举办一期工会干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培训班。刚办完离休手续的中国煤矿地质工会地质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李保忠再三叮嘱我:“来自全国地质系统的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人多规模大,一定要注意安全。”弹指一挥间,我与在地矿系统官称“保大叔”的李保忠相识已有36年了,尽管我俩的年龄相差26岁,但一直能够做到每年见面一两次。尤其是保大叔离休后去加拿大温哥华女儿处居住的时间相对多一些,但他每次回到祖国我们都会见面,聊聊各自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时间长了,我对保大叔所经历的时代发展、岁月沧桑和他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特别敬重他矢志不移地为地质事业的发展、为野外地质职工热情尽力服务的持久和认真劲。他放弃留在地质部机关工作的机会,坚持要到野外地质一线工作。自1980年到1994年他在中国煤矿地质工会工作的14年中,他到过全国495个地质队中的428个。为了解决地质队员的孩子上学和农转非的问题,以及地质队基层工会经费留用问题,他深入调研四处奔波,用心用情说服并感动了主管部门。他和妻子在结婚后的第二天就天各一方,分居长达25年。3个孩子的童年、少年时期,他都没有陪伴他们成长,以至于李保忠的大儿子李小卫(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处级干部,已退休)50多年从没叫过他一声“爸爸”。直到2009年的除夕,李小卫的儿子李想从国外留学回来,在全家吃团圆饭时,李想当着全家人的面,端起一杯红酒站起来说:“在座的亲人们!今天是年三十,我爷爷奶奶从加拿大回来,我也从美国回来,我提议大家举杯,请我爸爸管我爷爷叫一声爸爸!”沉默了许久的李小卫手举杯中酒,对着李保忠,大声地叫了一声:“爸爸!祝您福寿绵长,永远健康!”就是这一声迟来的“爸爸”感动了全家,让李保忠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花。这个故事让人动容。事后,这个真实的故事在地矿部机关广为流传。

2017年12月的一天,保大叔从温哥华回来,在聊天过程中,我就动员他,将自己一生从事地质工作的历程梳理一下,既可以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一些,同时也可以使读者通过他的人生经历,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历史。当时,我就想到“保大叔的故事”这一主题。在我的动员说服之下,保大叔应诺了。2018年春节后,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安排我和从贵州六盘水113地质队来驻会的青年作家张琨,共同完成“保大叔的故事”的采访资料收集和创作工作。经过两年多的采访创作,形成了现在这部书稿。

全国总工会能源化工煤矿地质工会的领导了解到我们正在创作《保大叔的故事》一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一同商议出版事宜。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的作家陈廷一为本书的创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今,《保大叔的故事》的书稿即将提交出版社,手捧书稿阅读修改之时,保大叔的笑容不时在我脑海中出现,保大叔的身影不时在我眼前闪过。

岁月峥嵘最忆时,完成本书稿的最后修改定稿时,李保忠同志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是党和国家对他们这一代人的褒奖。与保大叔相识相知的36年,我的体会是:岁月静好更忆情。期盼着这本书能够早日与读者见面,更期盼我与保大叔每年聚两次的惯例一直持续下去。

以上体会是为序!

陈国栋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

2020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