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为地质队立碑

扬州市:为地质队立碑

慰问演出到驻在扬州市的地矿部华东石油地质局慰问演出前,该局组织了一个欢迎演出团的座谈会,邀请了扬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直机关领导参加。副市长王功亮出席了这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李保忠提到了地矿部为江苏寻找矿产资源做出的贡献,为江苏油田的发现立下的汗马功劳。在提到发现江苏油田时,王功亮副市长很惊愕,当即打断李保忠的发言:“李团长,你好!对不起打断你的讲话,我一直以为江苏油田是石油部门找到的,江苏石油勘探局是石油部门的单位。不知道江苏油田是地矿部门发现的。”

地质部华东石油地质局设在长江南岸的扬州,扬州历来文人荟萃、经济发达、景色优美,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关于扬州的诗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石油的发现,使扬州有了“水乡油田”之称,油田是扬州的另一张名片。但是,很多当地人并不知道地矿部为江苏油田的发现做出的贡献。

李保忠一听这情况,心里有些失落,明明干了工作,付出了艰辛,却不被人们知道。李保忠认为有必要在这个会上讲一讲地质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他说:“驻在江都县邵伯镇的江苏石油勘探局确实是属于石油部门的。但驻在扬州的华东石油地质局是属于地矿部的。地矿部华东石油地质局在扬州有勘探开发规划设计院,有测井站、装备制造厂、技工学校和局党校。华东石油地质局第六普查大队就驻在和扬州一江之隔的镇江。井下作业大队在泰州五里桥。这些单位都是我们此行接下来要看望慰问的。”

李保忠继续给在座地方领导讲起江苏油田发现的历史:“早在地质部建部前,地质工作者就开始在江苏地区开展早期的石油地质勘查工作。1955年,国务院批准了地质部第一次石油普查会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的建议。紧接着第二年初,地质部决定从华东地质局抽调得力人手组建华东石油普查队,开展苏、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石油地质调查工作。1970年5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与国家计委、地质总局联合组建江苏省石油勘探指挥所。1974年,更名为江苏省革命委员会石油勘探指挥部。1983年,更名为地质矿产部华东石油地质局。地矿部不仅辖有华东石油局,还有华北、中南、西南、西北、东北这些区域性石油地质局和海洋地质局。”

李保忠介绍这些的时候,如数家珍。

“在这期间,地质工作者坚持不懈,为扬州乃至江苏和华东地区找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1970年9月,地质部第六普查勘探大队3208钻井队在戴南施工的苏20井,试采出了具有工业价值的原油14.5立方米,实现了江苏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宣告苏北油田发现。1974年11月,扬州的苏58井终于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真武出油了!经抽汲求产,日产原油46.76吨,标志着江苏石油勘探实现第二次突破。庆功大会是扬州开的呢!有功单位获得奖状和彩电一台。每个野外职工发了一套工作服、一条棉毯。

“20世纪70年代后,地质部油气勘探才开始从东向西转移,调集队伍上新疆塔里木。80年代,不少地质部以外的钻井未能找到油,只有地质部的勘探队伍坚守,1984年9月终于打出了工业油气流。因为这个重大发现,拉开了中国西部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

听完李保忠说的这些,大家才知道,江苏油田的发现和建设离不开地矿部。

一直在听李保忠介绍的王功亮副市长站起来,对李保忠说:“李团长,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地质部第六普查勘探大队3208钻井队在戴南施工的苏20井,这口井位于戴泽中学,当时我就在这所中学任校长,就亲眼见证了地质队员为这口井付出的艰辛劳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别的地方太远,而且家门口有这么好的学习教育的地方,不去这还去哪?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地质队员兢兢业业,低调务实,为江苏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应该好好感谢你们啊!我要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向省政府报告,为江苏油田发现立下汗马功劳的地质工作者立碑!”

王功亮说到做到,第二年,一块碑立在了1970年9月地质部第六普查勘探大队3208钻井队找到油的苏20井位旁,请曾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彭冲为碑题了词,彭冲的题词为:

把光和热带给江淮大地

彭冲题

一九九三年九月

背面镌刻着原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指挥王正撰写的《苏北油田发现纪略》:

一九七零年三月十五日至七月二十日,地质部第六普查勘探大队三二零八钻井队施工苏二十井于此,井深至三千零六米,在苏北盆地新生界下第三系揭示良好含油气层。同年九月十一日,六普一二零五试油队在测试中获日产原油十四又二分之一立方米,宣告苏北油田发现。向为祖国石油地质事业栉风沐雨、攻坚奠基的开拓者们致敬!

王正·一九九三年七月七日。

李保忠说:“没有这次慰问演出,就不会树立起这座丰碑。”

当时为地质工作者建立的丰碑,在全国共有4座,其中3座在甘肃省,这是第4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