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唐山遇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发生强度里氏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12秒。强烈而无情的地震,让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大地震中夷为平地。倒塌的房屋像倾泻的洪水,淹没了唐山人民的幸福。24万多鲜活的生命永久地走了,地震造成重伤16万多人,轻伤54万多人。这是上世纪世界上最惨痛的地震灾难之一。
1976年的7月27日,为了解决物探队一名技术骨干的爱人工作调动问题,李保忠到河北遵化出差。在途经唐山时,在唐山住下。20世纪70年代,唐山火车站有旅店介绍处,负责为旅客介绍各家旅店的基本情况,供旅客选择。
在介绍处咨询后,李保忠选择了汽车站前的站前旅店。主要看中这里就在汽车站旁边,第二天搭乘汽车方便。再有就是这里的住宿费用便宜,对李保忠来说,出差的时候,能为单位节约就尽量节约,自己吃点苦也不算什么。
房价低廉,住宿条件相对就差一些。站前旅店是一座低矮的平房,能容纳一百来人同时住下。设有二人间、四人间和一个28个床位的大通间。也许正是选择了廉价的、条件差的平房建筑的站前旅店,才让李保忠在当晚的大地震中幸免于难。办好住店登记后,进了旁门,还有左道,一直走到尽头,就是28人住的大通间。
大通间靠南一侧有两个玻璃窗户,窗户外是一个空旷的小院。李保忠来得较早,挑选了一个床头靠窗的床。傍晚时分,房间已经客满。住在李保忠右边的是天津石油公司的一个采购员,来唐山办理采购事宜。左边三张床住的是湖北省襄樊钢铁厂的三位工程技术人员,也是去遵化办事,说第二天还要和李保忠乘同一班车。
室内没有桌椅,李保忠便躺在床上看随身携带的《民国通俗演义》。晚九点左右,李保忠睡意连连,眼皮不停在打架,正要合上书本休息。这时襄樊钢铁厂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见李保忠不打算看书了,说,“同志,你看的是什么书啊?能不能借我看看?”李保忠便把书借给他,自己躺下休息了。
一路的舟车劳顿,躺下不一会儿,李保忠便进入梦乡。不知道过了多久,李保忠被屋里大喊大叫声吵醒,喊叫声最多的是:
“这是怎么了!”
“妈呀!”
“妈呀!”
又听到跳床的声。李保忠被惊醒了,他的第一反应这不是战争是地震。这时李保忠听见房顶上嘎嘎作响,不知是什么东西掉下来砸在他的头,他立即跪在地上,一个翻身滚在床底下。刹那间,轰隆一声,房屋倒塌,躲在床下的李保忠一动不动,不知所措,仅几分钟,就感到满嘴是土,闻到一种从没有闻过很奇怪的、说不清的怪味。李保忠知道留在屋内床底下很危险,于是挣扎着要出来。床的三侧都被坍塌物堵住,只有靠窗户一侧的墙倒塌后,留了一个出口。李保忠挣扎着,爬了出来,又摸到放在床头的衣服,连忙穿好走到小院。李保忠站在浑天是土的小院什么也看不见。就在这时,他隐约听到有人说话,并扶着一段未倒塌的残墙往前走。李保忠立即回过神来,高喊了一声:“到这边来。”正是这一声,挽救了他们的命。
听到李保忠的喊声,几个人闻声奔过来,原来他们正踩着碎砖破瓦扶着一段旅馆残垣断壁往前走。近了一看,是湖北襄樊钢铁厂的三名技术员。大家没顾上说话,就听轰隆一声,那段残墙随着余震倒塌了。如果不是李保忠叫这一声,三人继续沿着残墙走,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保忠站在旅馆门口一看,整个旅馆房间全部倒塌了,不知有多少旅客砸在下面。
等到天边稍稍有许亮光,漫天不再浑浊,李保忠等人走到旅店接待室门口,见到一名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迎面走来问:“你们是住在这里的客人吗?”李保忠说:“是!”她惊奇地问:“就你们这几个?”原来她是旅店夜班值守人员,值班室的小衣柜在地震的晃动下,倒在狭小的值班室的一堵墙上,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空间,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使她得以存活。中年妇女得知李保忠是住在这里的旅客,立即哭了。她边哭边说:“你们看看吧,这是昨天住在这里的旅客登记本,一共是127人,现在就你们5个人出来,说明有122人还埋在废墟下。”
李保忠和值班妇女在旅馆门口扯开嗓子喊了几声“有住在这里的客人吗?”没人回应。李保忠想现在离地震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如果有人埋在废墟里,是死是活很难预料。
这时,那个天津来的采购员提出要取寄存的包,值班员说:“那个寄存物品的小柜,靠残墙歪倒在那里,稍有余震就会砸着人,谁敢进去?”李保忠接着她的话说:“如果有寄存牌,由寄存人自己进去,取出后说明包里存的物品,经核对无误可以拿走。”李保忠的建议得到值班员和寄存旅客的同意。那个采购员首先进去,他冒着危险取出自己的小包,对着在场的人说,这包里有5千元和灰色中山装。打开一看,果然如此,他拿走了属于自己的包裹。接着幸存的旅客陆续取出了自己寄存的包裹。
旅客们取完包裹时,天已大亮,在蒙蒙的细雨中,又发生了一次很强的余震。大家走出旅馆到临街的马路上,举目四望,看不见一栋高楼,也看不见一棵高大的树,所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瓦砾。整个唐山城已成为一片平地。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自称是住在汽车司机宿舍楼里的,到现在他没发现一个人,有一百多个司机都被压在废墟里,是死是活不知道。他说他是被两块大预制板掉下时卡在了中间,掉下的预制板削掉了他的一块头皮。说着,他把头伸过来让李保忠看,一块有5厘米左右的地方没头皮,像刀剃土豆一样,光溜溜的头皮渗出血来。李保忠连忙脱下衣服给他包住头部,让他原地等待救援。
此时,余震不断,李保忠对“难友们”说,此地不可久留。
李保忠对唐山市很熟悉,在河北物探队期间,因工作需要,唐山地区的十个县都留有他的足迹。如今面对如此地震灾情,地震中心在何地又不知道。要走向哪里呢!哪里又能躲避地震呢?良久,他想到了唐山火车站,那里有火车车厢可以避雨,还能避震,而且站前有个大广场也可以作为暂时避难地。于是他一瘸一拐地带领众“难友”艰难地向火车站走去。
在往火车站去的路上,所见的是满目疮痍,满地死者和残肢断臂者的嚎啕呼救声,以及浑身是泥、在雨水的冲刷下,像会动的泥塑,披头散发、衣不蔽体的妇女。街道两旁是一个挨一个的尸体。
李保忠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死难者,“难友”们也都没有见到过,但是一点都不感到害怕,因为死去的都是自己的同胞。
走着走着,一个穿着一身肥大衣服,脚上穿着一双拖鞋的人,一声不吭地跟在他们后边。李保忠问他要到哪去。他有气无力地说,自己也不知要到哪里去,并说自己是住在一个浴池里,地震时,浴池的房子都塌了,好多人都埋在下边,他没被砸着,抄起不知是谁的衣服,又提上一双鞋,就跑了出来。他说他是北京橡胶六厂的,如果可能,他要回北京。随后,他就加入了李保忠他们的行列。还没到火车站,就看到高大的候车室早已坍塌夷为平地,广场上全部是在候车室被砸伤的旅客和众多的尸体。站台里的铁轨像麻花一样卷曲着,所有的车厢都是倒着的。见此惨状,李保忠决定离开车站向西,朝天津方向走。由于在地震时跪地过急,左腿受伤血流不止,走路很慢。“难友”们在路边推了一个两轮车,大家轮流推着李保忠走。走了很长一段路,仍未见没有倒塌的房子。快到胥各庄要上一个小桥,就见一头大猪和4头小猪死在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既不见伤痕,也不见流血,说明是在地震时大地剧烈颤动,猪不能向前走,左右摇摆时摔死的。因为那里是唐山地震的震中区。再往前走就看见大路两旁有一条条地裂缝,从地下冒上来灰白色的岩浆。另外,看到最多的是,车拉的和人抬的地震遇难者的遗体。一路走来,大家目睹了地震对唐山破坏的惨烈景象,心里也慢慢地平静下来,大家不再默默无闻,各自介绍着地震发生时,怎样大难不死的经过。襄樊钢铁厂的技术人员说,在旅店统一熄灯后,他打着手电在看《民国通俗演义》就没睡觉,在地震发生的那瞬间,他首先叫醒了睡在他身边的同行,三人刚站起来时,南边的墙就向外倒塌了,他们随着墙一起倒了出去,三个人都没受太大的伤。那位天津采购员,更是和死神擦肩而过。地震发生时他往外跑,跑到28人大通间和一排小房间接触点时,他如早一秒钟迈出脚,就会被前边坍塌的小房砸到,慢一秒就会被后面倒塌的大房砸到。
“逃难”之路,是那样的漫长,那样的触目惊心,那样的令人难忘,至今地震带来的一幕幕的惨状,李保忠仍记忆犹新。李保忠和“难友”一行6人自6月28日早8点从唐山火车站出发,晚上7点到达河北省的汉沽镇。当快要进入汉沽镇,就看到路边有一辆大卡车,有人向车上抬地震遇难者的遗体。一打听得知,在路边4层楼的旅馆里,连同服务员有200多人全部遇难。面对如此之多的遇难者,李保忠一行能说什么呢。从早8点到晚7点,大家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早已是饥肠辘辘。本想到这里的“地震救灾办公室”求一口水喝,在吃上一碗热饭,那是最期盼的。可到了“救灾办”还没开口,一辆解放军的军车停在“救灾办”。下来一个解放军军官,他和“救灾办”的人说,他们是北京空军的,到这里拉练,现在急需回北京、需要协助加点汽油。“救灾办”的人说“这里的一个小油库,在地震时就被砸倒了,油全部流干了,抢救地震伤员的救护车都停了,当下最主要的任务是抢救地震伤员,我们一天米水未进。”李保忠一听没敢开口。解放军为车没有油而无奈。李保忠对这位军官说“听说往天津的公路、铁路都断了,有油你也走不了。”这位军官说,听说唐山以北地震较轻,道路也没造成大的破坏,可以直通北京。李保忠立即问:“你车上的油还能开多少公里?”“能开70-80公里。”“你要是能开到丰润县西边20公里的高丽铺,那里有我们的地质队,我可以帮你加上油,保你回到北京。”“那好!你上车!”“我们是6个人。”“都上来!”就这样,李保忠一行6人都爬上了带大篷布的解放牌大车,经唐京公路直奔北京而去。只是在路经唐山时,被躺在路边躲避地震的人拦下,抬上被地震时砸伤的人。李保忠在车上,等着司机叫他加油。到高丽铺时,司机认为不用加油也可以到北京,就没有叫李保忠。6月29号中午12点左右到达北京火车站。
李保忠带领终生难忘的“难友”,高呼“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和“难友”们一一握别后,李保忠回到北京的家,当他走到妈妈面前叫了一声“妈!”妈妈为之一震,“你是谁?”说明经过地震33个小时和经历大难不死的惊吓,42小时滴水未喝滴米未进李保忠成了什么样子。
唐山大地震给了李保忠太多启发。李保忠看到,大难来临时唐山人民的坚强意志、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当一行人撤离唐山时,互帮互助,李保忠年纪大,腿受了伤,大家轮流用小推车推着他背着他,没有丢下他不管。
2008年7月,唐山抗震纪念馆得知在海外的李保忠是唐山大地震中的幸存者,特地向大洋彼岸的李保忠发出邀请,请他到唐山参观唐山抗震纪念馆和现在的新唐山。所到之处,所见之物都给李保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如今的唐山早已不见地震造成的创伤,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李保忠了解到,前几年提出要将唐山打造成绿化景观城市,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实现“唐山蓝”。2016年4月,唐山还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
李保忠说,相信唐山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唐山将会依托地质工作打下的基础,依托探明的特大型铁矿等矿产资源,发展地区经济,造福唐山人民,造福河北省,造福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