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次出差和市内的一次送急件

难忘的一次出差和市内的一次送急件

1953年的一天,正在地质部建房办公室忙碌的李保忠,接到领导通知,出差到沈阳订购一个建筑上急需的要件。为此,地质部为他准备了介绍信,信上盖有地质部的正方形公章和李四光的方印。当时政务院以及省、部一级的章都是方的,只要见到方章,说明是省部一级单位的用公章。

一路旅途奔波,在沈阳下了火车,李保忠就奔辽宁省政府接待站去。接待站工作人员一看介绍信,知道是政务院部委派来的,即安排李保忠入住省政府招待所。李保忠进房间一看,是一个很大的套房,有里、外两间房,里间是卧室,外间是会客厅,还有独立卫生间,卫生间里还有浴缸。李保忠从未住过这样的套间,连忙问服务员住房价格,服务员回答:“入住这里的房价每天是9元,餐费一天1元。”李保忠心想,虽然这些费用都不用自己出,但自己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应该厉行节约,住简单一点,只要卫生、安全,能节约为什么不节约点呢。于是李保忠向接待站工作人员提出了不住政府招待所的要求。他找到一个供销社招待所住下了,供销社招待所住宿价格只要3元钱一天,吃饭一天只几毛钱。就这样,明明不用自己掏一分钱就可以享受好一点食宿条件的李保忠,为了给国家节约,就住到了外面的一般招待所。

第二天,事情办完已是傍晚下班的时间。李保忠本可以在沈阳继续住一晚,待次日再乘火车赶回北京,可是李保忠认为单位工作本来就很忙,留宿一天,占用工作时间,还会产生一定的食宿开支。如果当天晚上乘坐火车第二天上午到北京,还可以继续上班。于是李保忠立即买了连夜回北京的火车票。当时沈阳到北京的火车,不比如今的高铁不到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而是需要18个小时!不仅旅途时间长,拥挤的绿皮火车票也不好买。为赶时间,李保忠没买到座位票,只好买站票。在人挤人的绿皮车里从晚8点一直站到第二天的中午11点到了天津。站那么长时间的确很累,李保忠见一节车厢有空位就坐下了,心想总算是可以休息一下了。他看着窗外路基旁的树,仿佛长了腿,拼命在向后奔跑,火车头不时发出高昂而深沉的鸣叫。坐在座位上的李保忠,听着火车轮子发出的、有节奏的“咣当”声,眼前树影的晃动让李保忠的眼睛疲倦了,不一会就合上眼打起盹来。正当李保忠美滋滋睡得正甜时,被一阵摇晃叫醒,睁开眼一看,原来是一位女列车员。列车员要求查看李保忠的车票,李保忠照办。看过之后,列车员问李保忠:“你为什么坐这里?”“我站了10多个小时实在太累了,看到这里有空位,就过来坐了一会儿。”“你没看见这是母子车厢吗?”列车员指着车厢上部挂着的牌子说。原来,李保忠坐的是火车上专门给带有孩子的哺乳妇女乘坐的母子车厢。列车员接着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地质部的。”“你有工作证吗?”“有!”李保忠拿出工作证给了她。“你这样是不对的,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那这个母子车厢不全部被人挤满了。”李保忠坐下时,并未注意自己坐的是母子车厢,心里也羞愧万分,对自己的行为连连自责,向列车员道歉后就离开了。

回到部机关的第3天,一封“批评信”寄到了地质部,上面说了李保忠到母子车厢休息一事。对此,部机关责成建房办对李保忠进行严厉的批评。为此,李保忠还作了深刻的检查。对此,李保忠当时还是难以接受的,明明自己是为国家节省开支,连夜乘车赶回来上班才到母子车厢去休息,自己是出于一片公心,况且自己并不知道那里是母子车厢,也没有什么不纯的目的和动机。事后,李保忠也慢慢想通了,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矩,或者说,为国家付出了一些辛劳,做出了一些牺牲,就有特权思想,那国家岂不是乱套了。一方面在为国家着想,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又在破坏国家规章制度。所以,李保忠把这次批评作为终身难忘的教训,并在自己的一生中时时提醒自己。

还有一件事让李保忠记忆深刻。部里建房工作需要,要送一封急件到位于府右街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信封封口处盖着几个红色的封章,信封上写着的收件人是:习仲勋秘书长。李保忠接到任务时已经是上午11点半了,明晃晃的太阳罩着大地,大热的天,谁都不想挪一挪。虽然地质部机关到府右街的路不是很远,为了争取在中午12点下班前把文件送到,李保忠骑上自行车就奔府右街去。为赶时间,李保忠骑得很快,快到目的地时,没注意到地上有一块石头,自行车前轮被石头硌了一下,飞快的速度在阻力作用下,车头一摆,李保忠重重地摔在地上。李保忠忍着疼痛爬了起来,拍掉身上的灰,骑上自行车继续前进,急匆匆到了目的地。接待人员看见李保忠气喘吁吁赶来,忙倒上一杯水。李保忠上气不接下气地掏出信件,交给工作人员,指着信封上的名字,喘了几口大气说:“同志,请把信交给习仲勋同志!”李保忠歇了一会儿,喝了几口杯里的水,就返回了地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