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
很多华人、华侨都知道李保忠在中国是搞工会工作的,所以,2005年1月成立老年华人协会时,到会的绝大多数会员投票选他为会长。“协会”成立后,李保忠带领理事会理事抓了以下工作:
1.向政府办理注册登记,召开成立大会。3月社团处批准“协会”成立,同时批准李保忠为会长。“协会”合法了,4月10日,在温哥华召开了成立大会,参会人数达450人。时任加拿大总理马田为大会发来贺信,并派他的秘书亲临大会并讲话。
2.联系“协会”会所。李保忠以私人名义在一个繁华的大街上联系一处不要租金、不要水电费,免费使用一切办公设施(包括电脑、电话、传真、复印)的办公场地。
3.组建以分会为主的活动场所。先后成立了温哥华、本拿比、列治文、高贵林、素里五个分会,和老年婚姻介绍所。
4.另谋新会所。“协会”成立不到一年,会员人数就超过1000人。由于会员人数的增多,就需有更大的会所。于是在2005年12月,又在华人聚居多的唐人街找到一个会所。(至今仍在)
5.从社会上拉捐助。2006年1月“协会”4名主要领导人,自费回中国投亲靠友去拉捐助。仅半年时间,李保忠就拉来近7万加元的捐助,其中仅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就捐助6万加元。为了落实这笔捐助,该公司董事长朱凤泊先生还亲自到温哥华签发支票。李保忠即向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告知此事,又请了温哥华几家媒体包括英文的、中文的媒体和律师事务所,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组织了捐助签约仪式。在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侨务领事王坚、威尔逊律师和新闻媒体的见证下,朱凤泊先生宣布,捐赠老年协会6万加元,并与李保忠当场签下捐赠协议。第二天当地的华文报纸都做了重点报道。
“协会”有了经费,在唐人街的房租、正常的办公费用、各分会的活动资金都解决了。老年华人有了活动场所,不再“蹲家”了,受到老年华人、华侨的欢迎,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积极要求加入老年华人协会的华人日益增多。
协会的建立,对温哥华的老年华人群体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李保忠秉承自己曾经做工会工作提出的“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为职工办好事,为职工办实事”的指导思想,变为“想老年华人所想,急老年华人所急”“为老年华人办好事,为老年华人办实事”。温哥华的华人众多,协会的存在,对老年华人起到了稳定作用,同时也起到了稳定年轻人的作用,这些人的子女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事业上。
协会给了大家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了一个心灵归属地,大大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除此之外,协会还经常组织读书读报,学习中国的经典著作,关心中国和世界时事要闻,组织一些喜欢写书法的老人,义务为唐人街的华人写春联等,深受大家欢迎。为了让身居海外的老年华人不忘祖国,每逢中国的国庆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协会”都组织大家联欢。每周五组织的活动,必唱中国革命歌曲。还组建了“华人老年艺术团”,不仅自己搞活动,还经常到华人社区开展慰问活动,不仅华人喜爱,还引起社区内其他人的关注,有时候也应邀为当地人演出,为华人与当地人的和睦相处搭起了友谊的桥梁。
为了让温哥华的老年华人老有所乐,协会还为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一位来自中国的70多岁老奶奶,早在儿媳怀孕两个多月时,就应儿子、儿媳之邀,来温哥华带未来的孙子。就在儿媳临产前1个多月,有一天儿子、儿媳突然甩给这个老奶奶200加元,并说:“你走啊,你爱上哪儿去哪儿。”把老奶奶赶出了家门。李保忠听到一个会员的反映后,立即找到这个老奶奶,想对她给予帮助。这位老奶奶对李保忠说:“谢谢你的关心了,我已经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得到安置,政府为我安排了住房,每月还给我500加元生活费。”李保忠说:“要不要找你儿子谈一谈,他不能这样对待你。”她说:“您可别找他,我这里得到政府照顾很好,我就当没有这样的儿子,您可千万别找他。”
协会不仅帮助有困难的老人,也处处为老人提供方便。
老年协会位于温哥华繁华地段的唐人街,为了方便在这里生活或观光的老年人,老年协会特地设立了老年华人服务中心,向老年华人免费开放,无偿提供开水、使用电话、使用洗手间等服务,深受大家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