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职工的贴心人
1959年,李保忠在物探大队招聘工人工作结束后,离开人事科,到大队团委任专职团干部。第二年初,工会需要人手,他又转做工会工作。时任大队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陈子金是一名“三八”式老干部。“三八”式老干部得名,和抗日战争中日军使用的一种步枪有关系,日军的这种步枪子弹据称能够击穿八块砖,其制造年份为日本明治三十八年,加上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故得名“三八大盖”。大家常说,“三八大盖”厉害,“三八”式老干部更厉害。
建党时期干部和大革命时期的干部素质虽高,人数却少;红军时期干部阶级立场坚定,但文化水平偏低;“三八”式干部则数量大、文化相对较高,恰恰弥补前两者的缺欠。1938年参加革命二十来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有三十来岁,“三八”式老干部与其他时段的干部几股力量密切协同,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骨干队伍。
陈子金从部队转业到地质队工作不久,对地质工作不太熟悉,李保忠则在部机关和多个野外地质队工作过,年纪轻办事又得力。为此,李保忠得到了大队党委和工会的信任,成为陈子金的得力干将。加上陈子金还要参与党委的一些事务,身体又不是很好,工会的工作渐渐成为主席挂帅,实际主持工作的就是李保忠。
领导的信任与自己的责任心强,让李保忠在大队的工会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从而树立了工会组织的新形象。当时的物探大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形象地描述了物探大队的工会工作:
“工会,工会,吃饱了就睡,早上一睁眼,就是收会费。”
其实当时工会工作并非没有开展,缴纳会费也是工会会员应尽的义务。问题在哪呢,李保忠认为是没有找到为职工切身利益着想的这个立足点,加上个别干部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和职工群众走得不近,职工反映强烈的诉求没有及时得以解决。相反地,有的工会干部也认为工会工作并不好干,在他们中间同样有一种说法形容工会工作是:
“迎来送往,布置会场,举办婚礼,摄影照相,慰问病号,为死人抬杠。”
抬杠,意思是什么呢?当年,地质队员或者随队家属过世了,工会干部就要帮着操办事务、守灵,甚至整理逝者仪容、抬棺材。前面的几条倒没什么,但是,抬杠这一条,大家多少有些忌讳。
一边是群众认为工会工作不够好,一边是工会干部认为这份工作不好干,矛盾就这样存在着。李保忠认为,工会是为广大职工服务的,物探大队的工会工作要干好,首先要赢得广大职工的信任和拥护。
李保忠认为,一要调研,了解职工诉求,尤其要了解职工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二要苦练基本功,熟悉每一个职工家庭情况;三是急职工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为职工解决切身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