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婚前约定
“你我约定,难过的往事不许提……”这是歌手周蕙演唱的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约定》。古往今来,有情人从认识到相爱,再走进婚姻的殿堂,他们之间也许都有一个约定,一千对恋人或许就有一千个约定。但是不论哪类约定,无非是花好月圆、白头偕老、共度余生的话,而李保忠和他爱人,他们的约定却令人震撼,令人敬仰,我们看看他们的婚前约定的故事。
为了报效祖国,为了实现自己当一名地质队员的理想,李保忠和妻子定了一个婚前约定。
李保忠在地质部机关工作,有了专用办公桌,每天有人扫地打水,一副堂堂正正的干部模样,这是李保忠之前没有想到的,他浑身不自在。和他一起复员的战友,多数在家务农,一部分到了工厂成为了生产工人,只有极少数的在国家部委机关当干部。这在战友圈子里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但是李保忠并不以此为傲,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在哪一级单位办公室上班,而是为国家实实在在做了什么。只要是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就没有高下之分,并且他没有忘记自己当一名地质队员的光荣理想。在和战友们聚会的时候,战友们总是会对李保忠现在的工作岗位羡慕一番。可李保忠却总说,自己的愿望是要到野外地质队去当一名地质队员。最先,大家都认为他说着玩,没在意。后来说的次数多了,大家相信了,但很不解。因为在首都国家机关工作,多么令人羡慕。李保忠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机关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不停地向领导递交报告,要求到野外地质队工作。但是由于建房办公室工作任务的繁忙,他的要求一直没有得到组织批准。
直到两年后的1955年5月,李保忠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6月8日刚上班,领导找他谈话:“小李同志,根据你的意愿,结合部里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后同意你到野外地质队工作。部里目前成立了一支由部直管的专业水晶地质队,名称为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305地质队,地点位于江苏东海县,你有一周左右的准备时间。”
接到通知后,李保忠高兴万分,个人的理想就要实现了。可欣喜之余,李保忠不禁为难起来。经人介绍,李保忠结识了一位在天津工作的纺织姑娘。李保忠非常喜欢她,她工作积极、思想进步、业务技术精通,而且相貌出众,有着一双漂亮的双眼皮大眼睛,齐肩短发,近一米七的身高。经过一年多接触,双方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建立了深厚感情,并在北海公园的白塔前留下了合影。
李保忠和妻子认识后在北海公园第一次留影。
李保忠想的是:他从事的是野外地质工作,她干的是纺织工作,行业差别太大,工作性质决定了她要在城市,自己的工作是在深山野外的地质队。现在,远大理想就要实现,而个人的婚姻问题摆在了面前。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在事业和与爱情面前,李保忠首先想到的是事业。他舍不得她,但他更不愿意放弃自己报效祖国的机会。李保忠希望她支持自己实现理想,她能支持吗?如果她支持固然好,要是不支持呢,那就别耽误她的理想追求。
为此,李保忠给她写了一封短信。
玉珍:
安好!我接到了去野外地质队的通知,我多年追求的,要做一名地质队员的目标已经快要实现了。为我感到高兴吧!此次是到位于江苏的野外地质队,接下来的日子我将与深山为伴。可是,由于我们工作性质的不同,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在北京、不能陪伴在你的身边。而你,在大城市有着稳定的工作,有大好前途。
我已经决意要到野外地质队工作了,如果你认为我们的工作行业相差太大,而且相隔太远,我们可以继续做好朋友,还可以时常通信,勉励彼此做新中国的好青年,各自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奉献青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已经相处了一年多,我希望在我下周一离京前,把我们纯洁的革命友谊,再升华一下。在我离京之前,我会一直等你。如果你不来,我理解你的选择,我们还是好朋友。
保忠
就在李保忠要出发前,杨玉珍,也就是李保忠的终生的伴侣,赶到了北京。
当朝思暮想的人出现在李保忠面前的时候,李保忠心里忐忑不安,起身迎接时,把茶杯都碰翻了,一桌子的开水冒着热气。她的到来意味着什么?难道……这时杨玉珍连忙帮着李保忠收拾了桌面。收拾完,杨玉珍开门见山地说:“保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好青年。我看了你的信,连忙请了假赶过来,就是要和你说,我支持你的决定。”在和李保忠接触了一年多的时间里,杨玉珍认为李保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好青年,在杨玉珍心中,早已把李保忠认定是自己的人生伴侣了。
“可是,根据我的工作情况,以后我将会长期在野外工作,不能陪在你身边。”6月的北京,到底有了一些温热的感觉,个人爱情婚姻和理想选择的交织,令李保忠的额头渗出了汗水,他拭了拭额头,盯着杨玉珍,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高兴,但又得把现实说清楚。他其实很担心,担心杨玉珍会因为这些困难而止步,毕竟,他的内心也是舍不得的。
“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勇敢的,我欣赏你这样的精神。你放心去干你的事业和实现你的理想吧,我绝不拖你后腿。”杨玉珍神情坚定,一双大眸子泛出浓浓的爱意,说道,“而且你离开北京,你妈妈也需要照顾,你不在的时候,我会常来看望她。”
“真的吗?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现在的心情非常激动。”的确,李保忠不知道该说什么。其实,在他心中,他是爱杨玉珍的,他并非无情,他有铁骨,有柔肠。但是在爱情和事业面前,如果叫他必须选择一样,他会选择将爱情之火暂时冷藏。杨玉珍坚定的支持,给了李保忠莫大的慰藉。
“保忠,我是真心的。如果你不相信,我们明天就去领结婚证!在你去外地前,我们把婚事定下来,对你的母亲也是一个莫大的安慰。而且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拖你的后腿,会坚定地支持你的工作。”杨玉珍一双大眼睛温柔而又专注地看着李保忠。这时的李保忠认定眼前的人,是最美的天使,是他的生命中不可缺的另一半。
杨玉珍的一番话,坚定了李保忠的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决不辜负她对我的支持。李保忠从心里为有这样的伴侣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李保忠趁热打铁,说:“玉珍,那我们就算约定了:因为爱情,我们结为终身伴侣。但是为了革命工作,为了祖国的建设,我们不奢求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时刻在一起,也许我们将很长的时间不能在一起,但是我的心将一直在你这里。现在我就要面临到野外工作,你的支持是我服务祖国的最大动力!”
杨玉珍含着微笑看着李保忠,坚定地点了点头。
第2天(1955年5月14日)李保忠和杨玉珍高兴地去领取了结婚证。第3天(5月15日)在兵马司地质部机关南院的大院里领导为他们主持了简单的婚礼。在大院中,摆上几张桌子,桌子上有花生、瓜子、水果糖,还有两包普通的香烟。这些食品和香烟随着婚礼的结束早已成为参加婚礼人的记忆,唯独参加婚礼的签名绸至今完整无损地保留在李保忠的箱柜里。遗憾的是,在李保忠结婚60周年的钻石婚的庆典上,展示在这个签名绸上近40位签名人,如今在世的只有两人。
李保忠回忆起那个时代的婚礼说:“那时候的婚礼,简单点说,两个新人的背包放在一起,两张床拼在一起,就算是结婚了。”那时候,革命青年的婚礼没有鲜花、戒指,也不去什么饭店酒楼,更不兴送礼金。革命战友们聚在一起,吃点花生瓜子水果糖,送上祝福,就算婚礼了。在婚礼上,新人也要唱一首歌或者朗诵一首诗歌表达对配偶的爱慕,介绍恋爱经过。领导或年长的同事会在此时对新人的婚姻表示祝福,并提出今后生活相互恩爱、谦让的希望,叮嘱新人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在同事的祝福声中,李保忠与妻子喜结连理,成为终生伴侣。
1955年,李保忠和妻子的结婚照。
大院婚礼的第二天(即5月16日),李保忠和杨玉珍在魏公村的老家举办了家庭婚庆。次日(即5月17日),李保忠即出发去野外地质队,杨玉珍回天津棉纺厂。李保忠一早到火车站送杨玉珍回天津,开车前他紧紧握住新婚仅一天的妻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随后目送新婚妻子乘坐的前往天津的火车缓缓离去。并从这一刻开始了25年两地分居的序幕。下午他又和一同前往305地质队的同事,登上了南下的火车。一对新婚夫妇,没有婚假,没有太多的浪漫,李保忠和他的终生伴侣,在不到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了约定、结婚、分离。和当年千千万万的野外地质队员一样,另一半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正是有了妻子的理解,李保忠才能安心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野外地质队安心工作。
在南下的火车上,一同前往江苏组建305队的其他6名地质队员,知道了李保忠结婚的事。同座的徐瑞阳问他,为什么不过完婚假再走呢,早点说一声,可以晚些天再走。徐瑞阳是从地质部办公厅机要处机要科长岗位上抽调出来,与其他单位抽调的一共7人负责组建305地质队,徐瑞阳任队长。
李保忠说:“盼了好几年到野外地质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能再等了!”说着把兜里的喜糖拿出来给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