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听的歌——《勘探队之歌》

六 世界上最好听的歌——《勘探队之歌》

1956年,李保忠当时所在的304队地质队,有十多台钻机昼夜在锦屏山上轰鸣着。每当夜幕降临,荒凉的大山遍野灯光闪烁,远远望去像是漫天的繁星。地质队员宿营地常常会在深夜听见高音喇叭里传出:“同志们快起床,xx号钻机卡钻了,要打吊锤。”喇叭声响后,只见几十名地质队员争先恐后地往山上跑,不一会儿,山上就传来“1、2、3”的号令,随着号令,发出“当!当!当!”的拉吊锤声。人多力量大,事故很快处理完了。李保忠和队友们沿着崎岖的山路下山,就唱着那首属于他们的歌《勘探队之歌》。

1953年12月,《勘探队之歌》首刊于《中国青年报》第4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54年1月18日开始广播教唱。这首歌曲与作者佟志贤、晓河的名字一起流传。《勘探队之歌》旋律舒展,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抒发了勘探队员以苦为乐的情怀,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唱出了地质战线广大职工的精神风貌和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鼓舞了几代地质工作者为地矿事业奋斗终生。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丰富的矿藏。”当这首歌在夜深人静的空旷峡谷里被唱响时,歌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好像有千人在唱,有万人在合。李保忠说,世界上如果说哪一首歌曲“听众”最多,那一定是《勘探队之歌》,没有任何一首歌超过她。因为,听众就是这些巍峨的群山。

1963年,北京地质学院文工团演出了陈耘、徐景贤编辑的话剧《年青的一代》,后来话剧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勘探队之歌》作为主题歌传唱祖国的大江南北。

直到今天,地质队召开各类大会,议程中的最后一项往往就是全体起立,唱《勘探队之歌》。地质队无论男女老少,家属子弟,不会唱这首歌的,没有几个。

李保忠每每回忆起过去的地质生活,心头最先响起、回荡在耳边的就是这首《勘探队之歌》。这首《勘探队之歌》激励着中国的地质人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四海为家,为祖国的地质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热血。每次回想着这首歌,眼前就会浮现自己及地质工作者们攀进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在大河峡谷中的画面。它真实地在李保忠脑海里描绘了当时地质队员的生活、工作与环境,抒发了那一代人的情怀、意志和执著的追求,激励了几代地质工作者为祖国的建设而爬山涉水奉献青春和热血。

60多年来,《勘探队之歌》在地质工作者之间传唱不衰,激励不少热血青年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攀登他们生命的高峰。

地质工作者唱着她,为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查明矿产资源储量170多种。查明地下水资源量,保证了成千上万座水坝、几万公里铁路、高速公路、一批批石油、核能、冶金、化工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为农田水利灌溉、人畜饮水、盐碱地和地方病高发地区饮用水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和水资源保证。 “文革”中,很多单位春节不放假,继续“闹革命”。李保忠所在的河北地质局物探大队组织新年联欢晚会上,都是红歌、样板戏之类节目。最后一个节目是地质队员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一曲唱完,意犹未尽。“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台下掌声雷动。怎么办?几个地质队员一合计,上!哗啦啦上台唱起《勘探队之歌》。因为人人会唱,根本不用练习,也没指挥和伴奏,却唱得气壮山河,在场的人无一不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也跟着唱起来。

直到今天,《勘探队之歌》还在地质队流传着,当年“年轻的一代”早已步入暮年。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传承着“三光荣”精神,在岁月交替中,又轮到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