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命的水,就是最甘甜的水
在东海县工作期间,工作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的。在西柳庄,大队部人员住在一个原是地主家的砖房四合院里。这是这一带最好的建筑,解放后分给贫下中农居住。地质队来了,当地政府动员村民腾出来给地质队办公居住。其余的村民住的是土夯墙,顶上用茅草盖的房,夏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冬天冷风袭来,屋内更是寒冷难耐,一夜下来,洗脸盆里的水结成冰块,毛巾变成了冰条。虽然每人每月有12元的取暖费,但是没有火炉无法取暖,年长的工人说,这12元的取暖费“有卵用”。这是当时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不少地质队员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房里的土炕,晚上用来睡觉,白天就是地质队员的工作台。下雨天,还要撑着挡雨布在室内工作。
全队4个工区,包括队部所在的西柳庄,没有一辆汽车,每个工区只配备一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出野外作业,一般早出晚归,带着干粮在荒山野岭就着山泉水喝。一天早上,李保忠骑上自行车给工区送物资,本应12点就能到达,因走错了路,到一点多钟还在玉米地里的羊肠小道乱转,烈日当空,气温高达三十七八度。这时的李保忠汗流浃背,加上肚子饿,嗓子渴得冒烟,头发晕,腿发软,恶心想吐,已不能骑车。正当李保忠推车向前走时,看见马车路车辙里有积水,水上漂浮着绿苔、马粪等脏物。他顾不了这些,趴下去用手扒开脏物大口地喝了起来,慢慢地,李保忠感觉体力恢复一些。回想起来,李保忠说,那时候管他什么水,能救命就是最甘甜的水,还说“他尝到渴比饿更难受的滋味”。
当地村民看见地质队员的到来,对他们感到非常好奇,每天收工后,就来四合院看热闹,找他们聊天。得知李保忠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70多岁的王大爷每天都要他讲北京的见闻,讲天安门,问有没有见过毛主席,有没有上过天安门,等等。看见地质队员测绘时用的经纬仪,村民就问李保忠,那个东西(指经纬仪)是不是可以看见地下5里地深的所有东西啊?人事科有一个青年人,有一个小提琴,外面有一个黑盒套,不拉时就挂在墙上,村民误认为那是枪。李保忠向他们解释那是乐器,还叫来主人为大家演奏了一曲,村民这才相信。慢慢地,地质队员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