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地质队员子女上学难

二 解决地质队员子女上学难

地质队员为了祖国地质找矿事业,常年奔波在野外。不仅自己辛苦,家人孩子也跟着受罪。就说子女上学的事,就是一个难题。地质队员在野外工作流动大,随队的子女读书也要跟随着地质队员的工作地点变换而变换学校。山东省一名地质队员的随队子女上过6年一年级。更有住在边远偏僻没有人烟的地质队,当地没有学校,又由于没有城市户口,无法将子女放在城市里上学,只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

为解决野外地质队员的子女上学问题,孙大光任部长期间,曾派人和教育部交涉过,教育部回答的是:农村社、队的小学也不都是公办的,边远偏僻的社、队由于学生数量少,一般都是自办,地质队不仅住地偏远,工作又流动分散,子女的上学问题更是只能自已办学。

面对野外地质队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好地这个“老大难”问题,这成了当时地质矿产部和中国煤矿地质工会的一项任务。

1983年秋天,李保忠跟随中国煤矿地质工会分管地质的副主席卢宗英来到安徽省潜山县的311地质队调研。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11地质队组建于1964年2月,曾为国家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大队,先后为国家寻找和探明金、多金属等矿产百余处,磷、石墨、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两百余处,工业和生活用的地下水等液体矿产数十处,取得了一大批地质勘查成果,获得众多省、部级地质找矿成果奖和测绘工程奖,同时为地方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是一个为国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地质队。

抵达驻地在安庆地区潜山县西南黄铺的311地质队时已是下午,该队的裘队长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在队部门口迎接卢宗英一行的到来。

卢宗英下了汽车,同311地质队领导一一握了手,相互问候。晚饭后,李保忠和卢宗英刚回地质队招待所,就来了一对年轻夫妻。见到卢宗英就开门见山地说:“听说你们是全国总工会地质工会的领导,我俩想向您反映个问题,我俩都是分队技术员,来大队交地质资料,明天就要返回分队,听说你们来了,想向您汇报一个多年来解决不了的难题。”卢宗英说:“欢迎!你有什么问题,尽管说。”

这个技术员说:“谢谢您!我和她(坐在他身边的爱人)都是上海人,学校毕业后分配到311地质队工作。她毕业后,家人希望她能留在上海工作,并已联系好了工作单位。可她热爱自己所学的地质专业,加之我已分配在这个地质队工作,她选择放弃在上海的工作,也到这个队来工作了。后来我们有了小孩,在野外无法带孩子,就把孩子送回上海,由外婆照看。3岁时上了幼儿园。如今7岁要上学了。上海有规定,在上海没有户口是不能上学的。国家也规定孩子的户口要随母亲。现在孩子的户口是在311队,我们俩都在分队,那里是无人烟的山区,根本就没有学校。为此我和上海当地派出所联系过7次,他们坚持这是国家规定。现在孩子既去不了幼儿园,也进不了学校。成了我们俩工作生活中的最大负担。你们是全国总工会,是关心职工冷暖,为职工说话办事的单位,请你们为我们想个办法啊!”

卢宗英和李保忠听了这个技术员的话,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卢宗英心想,户籍是由公安系统管理,工会、地质部和公安户籍管理是不同的部门。卢宗英是抗战时期的老干部,以他的思维能力和政策水平他完全理解这个技术员所反映的问题是应该解决的,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来说也应该解决,派出所不能解决,是因为有国家规定。卢宗英考虑很久,最后说:“你反映的问题很重要,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因为涉及国家政策问题,我们会将这个问题作为大事来抓。请你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一个文字材料,我们回去向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我们会把结果随时告诉你。”

送走了小俩口,卢宗英没再说话,倒上一杯茶,就躺在了床上。李保忠看得出来,这个新四军老战士,从事多年工会工作,曾任全总国际联络部副部长、中国邮电工会和中国地质工会的副主席,在认真思考今天两个技术员反映的问题。李保忠也在思索着:“一个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跑到深山老林的地质队工作的同志,风餐露宿,吃苦受累不说了。但是,要她将孩子带到野外来上学,这里没有学校,她能安心野外工作吗?”

许久,卢宗英先说话了:“保忠!你先起草一个报告,把这俩技术员反映的情况整理出来。回去后,我们向全总书记处反映,我再找志福同志汇报一下,看看全总有没有什么办法。”卢宗英说完,接过李保忠给他倒的开水杯,并向李保忠点了个头,表示谢意。

“好的,我先办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