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的批示
回到北京后,卢宗英即刻向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作了汇报。同时他也专门向倪志福主席作了汇报。
不久,倪志福的批示以正式文件由书记处转送到中国煤矿地质工会。倪志福在汇报材料上批示了“应给予解决落户问题”几个字。卢宗英高兴地告知李保忠,并要他将此批示以挂号的方式寄给那两个技术员。大约半个月后,两个技术员给卢宗英来信说,他们孩子的户口在上海落上了。卢宗英高兴地将李保忠叫到他的办公室,激动地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两个技术员的小孩户口在上海落上了!”李保忠听后没有卢宗英那样激动,而是说:“这是件好事,是我们为地质职工做了一件得人心的大好事。但是,这只是一个个案,我在地质系统工作几十年,类似的问题成千上万,我们总不能每遇到类似的问题都去找志福同志吧!”卢宗英听李保忠说得在理,接着问他你有什么好办法?李保忠说:“就这个问题,从安徽回来,我有两个想法:一是这类问题志福同志不能总批,因为这不是全国总工会的职权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户口管理的政策问题;二是志福同志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上海市市委书记,上海公安部门考虑只是一个小孩的户口问题,无关大局,批了。但是,如果有众多类似问题的人知道了,也要求批,公安局能批吗?如果不批,造成后果又怎么办呢。我想出一个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的办法:由地矿部政治部、煤矿地质工会联合出面,请北京、上海和天津市的公安局户籍处的领导组织一个联合调研组,由地矿部和煤矿地质工会负责路费和食宿,请他们深入到野外地质队调查一下地质职工子女上学的问题。”听得入神的卢宗英问李保忠:“能行吗?他们能来吗?”李保忠说:“事在人为,想要办成一件事,首先要想到经过努力就可能办成。”卢宗英说:“那好,你就去办这个事。”
支持李保忠这样做的力量,缘于他对地质事业的深深爱和割舍不断的情,地质队的经历是李保忠一生难忘的。地质队员的种种艰辛,种种不易,李保忠的心里十分清楚的。
如果说仅仅只从开展工作的角度来说,作为工会干部,下面有人反映情况,就尽力协调解决,事情能办则办,不能办的,做好解释工作,没人会怪你。像李保忠这样和当时的政策较劲的没有几个。他希望在地质队员为国家付出的同时,能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李保忠到地矿部政治部向部领导详细汇报了解决安徽311地质队技术员的孩子在上海落户口的经过。部领导表扬地质工会为广大地质职工的切身利益做了一件大好事,听到邀请北京、上海、天津公安局的同志到野外地质队进行调研,以解决野外地质职工子女在城市落户问题,表示坚决支持,并同意派人和出经费。
部政治部首先和北京市公安局取得联系,该局领导表示支持,同意派两人参加。上海、天津公安局得知北京公安局参加,也都表示愿意参加。于是在1984年3月,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市公安局分管户籍的6名警官齐聚北京组成调研组,在中国地质工会生活部副部长黄德、地矿部政治部办公室王建民的陪同下,调研组一行先后到了云南、甘肃、陕西、黑龙江和内蒙古5个地质局近30个地质队,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调研。通过调研,这些长期在大城市工作的干警们,根本就没有想到野外地质职工的生活条件是如此的艰苦,长期在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或沙漠荒原工作,每天清晨出去工作,除了不可缺少的铁锤、罗盘、放大镜,身上背的是一块咸菜、两个馒头和一壶水(有的怕麻烦不带水)或是饼干和面包,连方便面都不能带,因为到山上没有热水。就是不出工的节假日,吃的也只是挂面或方便面,住的是帐篷或是自建的茅草房,或是租住当地的民房。文化生活基本没有,因为没有电。在个别偏远的地质队,听到职工编的顺口溜说:“一年吃不到蔬菜,长年看不见青草,收音机听不到,电视机看不到,报纸看堆报。”至于学校不可能有,原因是分队职工流动分散在点线上工作。只是少数的地质队在队部有自办的小学。
调研组回到北京,在总结这次调研时,每个警官几乎都谈到一个问题——看到地质职工远离城市,远离亲人工作和生活又是如此的艰苦深受教育,我们都应向地质工作者学习和致敬。他们把一生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子女不但得不到照顾,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真是对不起他们。北京市局户籍处的领导在谈到动情时流下热泪。调研结束后不久,北京市公安局,率先发出《关于野外地质职工子女在北京落户的通知》,随后上海和天津市公安局也相继发出了类似的通知。
至此,地矿系统野外地质队的队员在北京、上海、天津的子女都可以投亲落户上学了。一个地质系统野外职工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了。由于三大城市可以落户,其他省、市、地区、县也都可以落户。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地质系统职工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大家欢呼,奔走相告。有个野外地质职工说:“我父母是南京人,在南京居住,我的孩子跟着我在地质队东奔西跑,上学成绩一直不好。后来有了政策,孩子可以挂靠亲友在南京户口,这样,我把孩子的户口迁到他爷爷名下,在南京顺利地上了学,解决了多年困扰我的问题。”一名地质系统退休的老人这样说:“解决野外地质队员子女进城落户上学的问题,无疑是解决了野外地质职工的后顾之忧,事关大局。野外地质职工没有了后顾之忧,得以安心野外工作,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地质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