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批一台电视机

三 特批一台电视机

李保忠不仅为地质系统解决或者争取了野外地质队员孩子读书的问题和工会经费自留这两个大的问题,有时在调研过程中,就直接帮助需要帮助的职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

九万大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带,总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主峰为摩天岭,海拔1938米,位于融水滚贝乡境内,现为九万大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仅次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广西有“二十五万大山”的说法,广西北部有九万大山,南部的六万大山和位于防城的十万大山,加起来正好是“二十五万”。上世纪80年代,一支地质队伍就奋战在九万大山之中。

1983年秋天,李保忠参加了由地矿部政治部和中国地质工会联合组成的“野外地质职工文化生活调研组”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二队调研。该队位于广西九万大山腹地,不论是交通、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

李保忠他们到达地质二队后,首先听取了队长和工会主席的汇报。更多的时间,是了解野外地质队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陪同李保忠的分队长说:“为了抓工期,实行‘人休机器不休’,人员可以轮流休息,但是机器不能停下来。”李保忠等一行还深入食堂与炊事班的同志座谈。李保忠清楚,20世纪80年代初野外地质队员的工作、生活条件虽然还很困难,但是比50年代末60年代初来说,已经改善很多。80年代的职工没有追求房子的意识,能有地方住,有单位分配给一块安身立命之所,能吃饱饭就行了。当晚李保忠等一行就住在半山70-80度斜坡上的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的毛竹房里。队长介绍说,这里是无人区,吃的还行,住的就差强人意。分队长说,平时大队领导下来指导、检查工作,也就住在办公室里。

李保忠早起,围着分队转了一圈,打量了一下分队四周环境。分队搭建的竹草房就在两座山峰交汇的平缓处。十几台钻机分布在以住地为中心的高山上,近的几百米,远的上千米。钻机高耸的塔台上插着红旗。平整过后的土地,泛着新鲜泥土的颜色。此时正遇钻工交接班,新上工的钻工穿着油污的工作服,唱着《勘探队之歌》,走向钻机。机场便是他们的阵地,《勘探队之歌》就是他们的战歌。一片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油污的工装下,包裹的是一颗颗热血的心。

远望高山顶上有一处简易的房子,吃早饭时,李保忠问分队长,那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分队长告诉他,那是分队的水站,为了保证钻机用水,先把山下水渠里的水抽到那里储存起来,哪台钻机需要水,就沿事先安装的水管将水送到钻机上。水站有4个工人昼夜24小时值班。由于山高路险行走不便,工人们每周下山背一次粮、菜等生活用品。

李保忠问:“需要几个人在上面工作呢?”

分队长说:“原先,每个机台需要安排一名工人随时到山下河中管理抽水。十几台钻机,就需要十几个人忙这项工作。现在建了水池,只需要4个人就可以,大大减轻了机台人手压力。”

李保忠听后提出,他要上去看看。分队长、工会主席连忙说:“不可,那里山太高,又没有路,太危险,一般年轻力壮的工人爬上去,也要三四个小时,您还是别去吧。”

李保忠坚持要上去看看。第二天早饭后,工作组一行3人直奔山顶而去。

九万大山属于南方喀斯特地貌地区,山体除了表面有点土,往下挖不到三尺,就是石头。有的整个山体像一个寺庙的大钟,罩在大地上。山是比较陡峭,有时走着走着,就会被一块大石头拦住,非得侧着身子才能过去。沿着没有路的山,不到11点半3人就到了水站。水站工人看到是地矿部和地质工会来的领导,深为感动,急忙沏茶倒水,准备冲凉用水。又指派一人准备午餐。李保忠等稍稍冲凉后,坐在小院里远望青山叠翠的九万大山,近看面前两个小伙子,衬衣尖尖的衣领,污渍掩饰不了衬衣原本流行的款式。有些憔悴的面容掩饰不了小伙子年轻容貌。蓬乱的头发估计至少半个月没打理过。随后,热腾腾的茶,放在一个简易的小桌上。李保忠对几个工人师傅说:“你们整天在这既没有大树又没有鲜花的高山顶上很辛苦,也很寂寞。你们辛苦了!现在我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女同志是地矿部政治部宣传处的韩文颖同志,这位是你们广西地矿局政治部的李福荣同志。我是中国地质工会的李保忠。”李保忠介绍完,一个年岁大点的工人说:“非常欢迎你们来,这么多年来,能到我们水站来的,不用说部里的领导就是局里领导也没有来过。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这时一个工人把饭端来,对李保忠等3人说:“在山上没有什么好吃的,你们凑合吃点吧。”揭开锅盖一看,是青菜烩午餐肉、萝卜汤,主食是烙饼。

那位老工人介绍说:“这里高,下一次山很不容易,分队每周才到县城采购一次。我们每星期下山背一次补给,基本上每周有两三天能吃上青菜。其他时间就是吃萝卜、土豆、大冬瓜。”听了介绍,李保忠没说什么,他所想的是在305队和凤阳地质队,比这艰苦得多。饭后,大家聊起了文化生活。

两个小伙子说:“在这高高的山上,在这一亩三分地,能有什么文化生活。最多是到山下拿几张过期的报纸,几本过期的杂志。仅有的是一副扑克牌。白天听不见鸟叫,晚上数不完的星星。”

李保忠问:“有收音机吗?”“没有。”“想要点什么呢?”“没想过。”李保忠认真地听着,想着。李保忠再问:“这里能接受信号吗?”“不知道。”“应该有吧!”“给你们一台电视机,工作之余,看看电视,生活就不寂寞了。”一个工人激动地说:“大队部有成百上千的职工,有台电视机是可以的,我们一共4个人的水站,给一台电视机,那是做梦。”

李保忠说:“我有这个想法。全国总工会为关心野外地质职工的文化生活,给地质工会拨了一些专用款。我回去提出建议,把你们这里的情况向领导反映,求得解决。”李保忠的话音刚落,一个工人激动地说:那可太感谢您啦。您这样想着我们,能不能办成,我们都要感谢您!”

但是,李保忠所说的能不能兑现,在广大职工中甚至有些领导干部中都抱有怀疑态度。也有的职工认为,他是代表中国地质工会下来调研的,他出来时领导一定会有一个使用这笔经费的办法和范围,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如何表态会有一个原则。李保忠是性情中人,不可能是随便说说而已。

在职工的疑虑盼望中,不到一个月,一台19寸大彩电的款打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工会。不久,这台电视打破九万大山亿万年的沉静,在小小的水站落脚了。这事很快在广西地质局的广大职工中,乃至全国地矿系统工会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