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受到的特殊“待遇”

在山东省受到的特殊“待遇”

到华东地区各省、市慰问演出时,都有四大班子(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出席观看并讲话。考虑到这一次演出将要有地方政要观看和讲话,特增加了演出团团长李长清或副团长李保忠在省、市领导讲话后要上台讲话。其讲话内容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受地矿部和中国煤矿地质工会领导委托,向省、市领导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多年来对地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二是汇报多年来地质工作者为该省、市在地质找矿上所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和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地质工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三是慰问演出的文艺节目不是很精彩,但这是地矿部和中国煤矿地质工会表示感谢的一点心意。

1992年,李保忠在济南大剧院配乐伴舞朗诵《走向荒凉》。

李保忠在济南人民大剧院以副团长的身份,为省、市领导及省直机关的同志以配乐伴舞的方式朗诵了反映地质生活的散文诗《走向荒凉》。这首诗是由一名地质队员首创,李保忠改编的,受到在场的省、市领导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们也多次听到过李保忠朗诵的《走向荒凉》。如果不是亲耳聆听,很难相信这铿锵有力、中气十足的带着京腔的朗诵,是出自一位年满八十多岁的老人。

当黎明喷出霞光和激情的时候,

顶着阳光变幻的天空,

我们走着;

当春水抒情上涨的时候,

沿着多变而任性的河床,

我们走着。

和风一起穿过起伏上升的山峦,

和雨一起漫在广阔的平川。

我们从荒凉走向荒凉,

从空旷又走向了空旷。

我们从城市的冬天里走过,

从熙熙攘攘的车站广场经过,

走在春天和麦穗的中间,

走在空寂而孤独的节日之夜,

走向亲人们的问候很难很难寄到的远方。

我们这双从荒凉走向空旷的脚,

向地球发出巨大的问候的脚,

走了60多个春秋,还走在路上。

在我们的前面,荆棘和草隐伏了文明和山的走向,

激情的瀑布已经垂挂了千年。

在我们的背后,

无数沉默无言的脚印可以作证:

一座座新兴城市的崛起,

一栋栋高楼大厦的建立,

一条条道路的修通,

都和我们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在大庆、在攀枝花、在金昌、在平顶山、在东营……

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都洒淌过我们的汗水。

风属于我们,路属于我们,

动人的风景和鲜红的想象也属于我们。

像蒲公英、像三叶草、像野百合、像紫丁香,

我们的脚印就像奇迹的种子洒满了深山,又开满了深山。

我们从荒凉走向荒凉,从空旷又走向了空旷。

请人民相信,请祖国相信,

当我们唱着《勘探队之歌》经过的时候,

那里将不再荒凉,不再空旷。

这首朗诵词,李保忠在每次演出开始前、开场白结束后开始朗诵。每次朗诵都能得到观众热烈而长时间的掌声。

台下的观众议论的时候常说:“你们看,人家演出团的副团长都亲自上台表演,看来这台演出,是花了心血的。”

这首诗朗诵,李保忠一直把它朗诵到了国外,不仅自己朗诵,还带领着一群老年华人朗诵。李保忠晚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居住期间,由他组建的温哥华老年协会,常常开展活动,常常都有这首李保忠带领的朗诵《走向荒凉》,带着海外华人唱《勘探队之歌》。把中国地质工作者的歌唱到了海外,估计在世界上,再无第二人。

中南海的演出结束后,南下的第一站是位于沧州的河北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河北省的地质队本不是这次演出的目的地,但第七地质大队位于南下的必经之路上。李保忠就提出,七队虽然不是我们这一次演出的华东片区地质队,但是我们都从人家家门口过了,为什么不能慰问演出呢?同样都是地质队啊。有了李保忠的意见,河北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的地质队员享受到了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沧州的慰问演出结束后演出团继续南下,在进入山东省和河北省的交界地段,山东省政府特派出以省政府副秘书长和省交通指挥中心领导组成的接待组到两省交界处举行热烈的欢迎仪式。随后由警车鸣笛开道,驶入山东腹地。在演员乘坐的大轿车前挂有“热烈欢迎地矿部、中国煤矿地质工会演出团来我省慰问演出”的横幅。在红绿灯路口时,交警举手敬礼。

济南的演出结束后,一路南下,到沿途津浦路两侧的地质队进行慰问演出。在山东省境内,一直有省政府派出的专车陪同送行,一直送到山东省和江苏省的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