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后的北平城

四 解放前后的北平城

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为了突出南京首都的地位,改北京的“京”字为“平”字,称北平。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即日起改名为北京。”北京才恢复了“京”的地位。

北平解放前,国民党驻北平守军经常出城来搜刮百姓财物。解放军尚未开始围城时,驻守在现在农科院一带的国民党军败退到现在动物园一带。李保忠家所在的魏公村正好处于两军对峙的中间地带,这一带的居民常被国民党官兵搜刮,李保忠家就被国民党兵搜刮过几次。那些国民党兵一来,个个拿着枪,到了百姓家就翻箱倒柜,弄得鸡飞狗跳,粮食、牲畜全部搜走。

李保忠家有一条老狗,特别通人性,李保忠读私塾时,每天早上出发时,老狗会送他到约3里地外的地方,摇着尾巴看着李保忠走远。每天放学归来时,它又会在早上送别李保忠的地方等候他归来。北京的冬天很冷,每天晚上李保忠爷爷睡觉前,老狗会先跳上床,为李保忠爷爷暖床,待到爷爷要上床时,又会自觉地下床来,李保忠家人和这条狗有着很深的感情。国民党兵来搜刮财物时,老狗拼命狂吠,几名官兵二话不说,用枪托对准狗的头使劲拍去,没几下,老狗便口吐夹杂着血的泡沫,在呜咽声中死去。李保忠在他们走后,含着泪把这条老狗埋了。

李保忠家贫,没什么值钱的,官兵就把目光盯在了家禽上,房前屋后的家禽被搜得精光,躲在床底下的鸡都被国民党士兵用枪托掏出来带走。1948年12月14日,李保忠记得很清楚,从北郊传来了战斗的枪炮声。这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清除北平城外的国军。从12月15日开始包围古城北京,一直到1949年1月22日,国民党的军队开出城外,接受解放军整编,历时40天,老北京人称之为“围城四十天”。但是城外零星的战斗时有发生,枪声仍然断断续续。北平和平解放后,没有了这些枪炮声。这时,李保忠家的一只花母鸡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到李保忠家里咯咯咯地直叫唤。这只花母鸡,家人早以为被国民党反动派官兵搜刮走了,却不知它躲了起来,历经几十天,居然还活着,又自己钻了出来,只是瘦了不少。这只花母鸡,李保忠家一直没有吃它,直到它寿终正寝。

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和无能,老百姓们亲闻目睹,大家一直盼望着和平解放北平。围城期间,为了躲避战乱,李保忠随父亲一起逃到已经解放的海淀。一进入海淀镇,就感到气氛不一样,街上行人喜笑颜开,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边走边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那嘹亮的童声传遍四方。大街小巷贴满了彩色标语: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北平城,争取立大功!这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都已解放。从校园到海淀镇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一队接一队的游行队伍看不到头,游行队伍中高呼“庆祝北平解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声音响彻云霄,震撼全城。

李保忠亲眼所见旧中国时期的贫弱、腐败、战乱,亲身感受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人民所发生的变化,李保忠深有体会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年少的李保忠立下了要为中国强大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随着北平城的解放,老百姓翻了身开始了新的生活。李保忠也成了这新生活中的一员。经乡政府介绍,李保忠到中央洛杉矶托儿所工作。由于享受供给制待遇,即算是参加了革命工作。洛杉矶托儿所的前身是1939年在延安建立的中央托儿所,专门抚养照顾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八路军烈士遗孤、革命后代。1942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和日军双重封锁,延安物资告急,中央托儿所面临诸多困难。此时,深居香港的宋庆龄以“保卫中国同盟”的名义联络远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矶人民以及爱国华人华侨,给中央托儿所寄来了大量食品、药品、玩具及幼儿生活用品。为了感谢洛杉矶侨胞和美国友人,中央将中央托儿所命名为“中央洛杉矶托儿所”。

1948年3月,洛杉矶托儿所跟随党中央从延安转移到西柏坡。1949年4月又从西柏坡迁移到北京紫竹园公园西边的万寿寺。1949年9月,李保忠到托儿所工作后,组织安排他的主要工作是给小孩子送饭。到那工作不久,李保忠还见到了宋庆龄、康克清等人来看望托儿所的孩子。

1955年,洛杉矶托儿所更名为“万寿寺幼儿园”,1969年搬迁到黄寺,后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幼儿园”。这些是后话了。

1950年1月,李保忠从中央洛杉矶托儿所调到华北军区招待处工作。1952年8月复员后,他到苏联专家招待所工作。在这期间,李保忠主动要求到地质部门工作。从此,开始了他42年漫长的地质生涯,直至1994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