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珍贵的白兰瓜

两个珍贵的白兰瓜

在甘肃省地质矿产局区调队演出结束时,李保忠和演员们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开赴下一个地质队演出。这时,两个小伙子分别抱着一个白兰瓜站在演员们住的帐篷门口。李保忠连忙将二人请到帐篷内坐下,一打听,两位都是成都地质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技术员,到甘肃区调队工作时间不长。两名地质队员表示,要将这两个白兰瓜送给演出团的演员。

李保忠知道这两个白兰瓜对于当地的地质队员而言有多珍贵:当地非常缺水,不仅生活用水紧张,就连饮用水都很困难。每次开饭,大米饭敞开吃,汤却只能每人一勺。一年到头衣服洗不了几回,大家都把脏衣服攒起,等大队统一组织,用车拉着人和打好包的脏衣服,到远处用水方便的河边洗,洗好后不等晾干又要装在包里拿回来再晾干。有时候地质队员等不及,衣服都穿脏了,又在一堆脏衣服里挑一件较为“干净”的换上。好不容易下一次雨,大家都会把所有容器——锅、瓢、碗、盆、口杯等一切能盛水的容器拿到室外接水。在这里,水比油还贵。

地质队员平时饮用水要靠地质队的一个原来是油罐车改装的车,从远处的镇上拉来,每天早晚洗漱定量一人一盆,每人每天可以在早中晚三餐后灌一军用水壶的开水。在柴达木盆地,夏天太阳辐射强烈,这点水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地质队就采用含水比较丰富、保存时间较长的白兰瓜来缓解地质队员的饮水问题,每两天发一个白兰瓜,用于补充水分。白兰瓜是兰州产的,车队每隔一段时间去兰州拉一车回来。白兰瓜味美汁多,素有“杭州景美,兰州瓜香”之称,地质队员们倒也吃得开心。

“在那样的条件下,这两个白兰瓜已经不是简单的两个水果了,还寄托了很多东西。”李保忠深情地说。

在和大学生的交流中,李保忠得知:这两个学生原本因为这里太艰苦,已经心生离意,向大队打了辞职报告。演出团来后,他们又感受到了做地质队员的自信,想起了报考大学时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对自己心生离开的想法羞愧不已,决定不再离开,要在这里扎根,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奋斗终生。

李保忠了解到了他们思想的转变,感慨此行不虚,慰问演出能够起到如此的作用,为他们做出的决定感到高兴和赞赏,却不肯收下两个白兰瓜。两个地质队员不干,说:“正是因为你们不辞辛苦来慰问,把我们当亲人一样对待,我俩才决定不再离开,你们的演出使我们重新找到了人生定位。所以,请你们一定要收下我们的这份心意。”李保忠没法,想到不收下会让别人觉得我们是城里来的,看不上在荒郊野外地质队员的东西,于是收下了这两个地质队员的珍贵礼品。演员们得知他们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主意,也很感动,拿出自己的干粮和城里带来的零食和他们一起分享,弹电贝司的丁玉春还送了一个袖珍收音机给两人留作纪念。

这两个白白胖胖的白兰瓜,演员们一直舍不得吃。在一次中途没有补给,水已喝光,大家口干舌燥的情况下,李保忠想起这两个白兰瓜拿出来,先让司机吃一片。剩下的大家分来吃了。看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李保忠也咬了一口,想起那两个大学生对他的告白,想想演出团不仅为地质队员带去了欢乐,还滋润了他们的心灵,白兰瓜的丝丝甜味沁入到李保忠的心里,他心中荡漾着阵阵的欢喜。

每到一处演出,节目开始之前,李保忠都会上台,代表地质矿产部和中国地质工会,向奋战在野外一线的地质队员致以诚挚的问候,感谢地质队员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辛劳工作,为祖国寻找丰富的矿藏,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的贡献。

每到一地演出,地质队都会打上横幅:热烈欢迎地矿部文艺队来我队演出。有的在基地围墙等醒目的位置,用红字上书“向地矿部文艺队学习致敬!”的标语。由此可见地质队对慰问演出团的期待和欢迎。

每次演出完毕,地质队会向慰问演出团献上锦旗,以表感谢。至今还能从其中的部分锦旗上的文字内容中看出地质队对演出团的欢迎程度:

地质部文艺演出队留念:

卅载创举,昆仑焕彩。

万里送艺,沧海可鉴。

青海省第一地质水文地质队赠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

全国地矿系统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留念

技艺精湛

服务基层

甘肃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赠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八日

在青海的演出结束后,青海地矿局为演出团举行欢送晚宴。宴会上局党委书记说:“你们为我们青海地质队员送上了难得的精神大餐啊。很久青海地质队员没有接触到这样的文化盛宴了。地质队员是奉献最多、索取最少的一群人。如果只给他们‘三光荣’精神的安慰,或者多少给一些野外补贴,这样的关心是远远不到位的。真正的关怀,还应该像你们这样,给予精神文化方面的食粮。使他们丰富思想、陶冶情操,让艰苦和枯燥的工作生活增加一些乐趣。”最后他还提出:希望这样的演出以后要经常开展,而且要多到边远偏僻最艰苦的地质队。并当场表态,如果演出团以后再来,青海省地矿局将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这充分反映出这位书记对演出团演出效果的肯定。

位于嘉峪关的甘肃地矿局三大队没有礼堂,表演刚开始,天公不作美,黑压压的乌云笼罩在上空,黑云压城的气势,似乎压得大家喘不过起来,紧接着下起暴雨,大家只得暂时避雨。等了很久,仍没有见雨有要停的意思。李保忠对大家说:“雨这么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眼下不能为全队职工演出,不如我们就为辛勤工作的炊事班的同志表演吧。”李保忠的话得到演员们的赞成。于是,在简陋的食堂,在只有不到十人的观众前,演出团开始了他们的表演。表演环节一丝不苟,没有因为人少,就减少表演节目。演出中,炊事员们认为,专门为他们演出是不是有些太浪费,李保忠看出他们的顾虑,上前去安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演出完毕,炊事员们拉着演员们的手,感叹道:“哪有部里的演出队来慰问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炊事班啊?”说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演出结束后,在炊事班里,大家聊得很开心,窗外的雨仍在不停地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