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公主:童话一般的爱恋
四、王子公主:童话一般的爱恋
弗朗茨·约瑟夫是这个时代最年轻的君主,“20岁的热情和成年人的威严、沉着”相结合,使他在俾斯麦的眼中“有一种吸引人的爽直表情,尤其是在微笑的时候”。这位青年君主的外表和性情也给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留下了深刻印象:明净而温和的蓝眼睛平静而自信,修长优雅的体形即便在一大群身着军服的年轻人中也显得与众不同。
这个年轻人还以他的勇气闻名。他总是蔑视危险,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所到之处,无论是疾如星矢的子弹,还是亚得里亚海上的风浪,他都毫不在意。他喜欢在哈布斯堡的领土上漫游,北到布拉格和其他波希米亚城市以及所有德意志省份,南往的里雅斯特、伦巴第和威尼斯,地域与民族的差异使这个帝国多姿多彩,分外美丽。当他待在霍夫堡的时候,则总是埋头案牍间,孜孜不倦地批阅公文,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称得上全欧最勤奋的公务员。
苏菲皇太后扮演着第一夫人的角色,用她钟爱的巴洛克风格改变了霍夫堡30年来的沉闷形象,并一手安排皇室的日常活动和节日庆典,用一个精力充沛的女人的细心塑造出优雅自然的皇家特色。宫廷的新气象顿时为维也纳社交界增添了新的光彩。弗朗茨·约瑟夫愉快而感激地享用着母亲的关心,度过了登基初期的种种困难,稳定了帝国的统治。
1853年2月,弗朗茨·约瑟夫依旧在霍夫堡忙于公务,从伦敦、巴黎、圣彼得堡和君士坦丁堡来的文件在他的办公桌上迅速地堆积,处理后又迅速地分发出去:土耳其在巴尔干的统治日渐虚弱,波斯尼亚的天主教徒受到虐待,米兰的意大利民族主义又有所抬头等。那张宽大的办公桌,竟好像是一个具体而微小的世界一样,包括了每一次风云变幻,经历着每一番潮起潮落。
2月18日,弗朗茨·约瑟夫离开办公室,进行下午的例常散步。这是个星期天,当年维也纳人为抵御土耳其人入侵修筑的工事默默屹立在冬日的寒风中,偶尔会有三两个人从这里走过,时时敲碎四周的宁静。年轻君主穿着军服的挺拔身影也时时会在这里出现。突然间,一位21岁的裁缝铺学徒从后面扑了过来,用一把长刀刺向弗朗茨·约瑟夫的脖颈,顿时,血流如注。旁边一位散步者跑了过来,护理伤者,保镖迅速抓住凶手。这个比弗朗茨·约瑟夫还小两岁的年轻人在早已预料到的命运面前挣扎着用马扎尔语喊着:“科苏特万岁!”然后就被带走了。
弗朗茨·约瑟夫喜爱军装的习惯救了他的命:用力刺来的刀子被衣领上厚重的金质刺绣阻挡了一下,因此伤口虽然很深,倒没有生命危险。他要求维也纳警察不要虐待伤害他的人,但作为严格执行法律条令的人,他毫不留情地批准对那位年轻人施行绞刑,同时,又给年轻人悲伤的母亲一笔小小的年金以示抚恤。
这次事件在维也纳和更偏远的城市引起了对皇帝广泛的同情。这位年轻君主在他的帝国内受到人民的爱戴。人民在革命与反革命的风潮中已经疲惫不堪,一个在任何危险面前都气定神闲的君主是人民所渴望的秩序与宁静的象征。当晚,纷纷扰扰的流言在维也纳附近传开,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教堂里,为皇帝、为王朝而祈祷。已经在的里雅斯特的帝国海军中服役的马克西米连大公离开岗位,赶回维也纳,虽然受到虚弱的哥哥一顿斥责,却欣慰地看到他已无大碍。为了纪念哥哥这次脱险,马克西米连倡导建立了一座美丽的新哥特式教堂,但是命运将使他没有机会看到这座代表着兄弟情深的建筑落成。
苏菲皇太后可能是最受震撼的一个人。作为母亲,她感激着上帝的恩典,没有使她钟爱的宝贝受损。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她意识到该让儿子结婚生子了,为夫为父的责任感可以约束儿子鲁莽的英雄气概,更重要的是,王朝的传承必须有保证。
弗朗茨·约瑟夫从小就接受了天主教的有关婚姻生活神圣性的教义。后来,他离开课堂,开始接触到军队生活中某些不引人注目的方面。作为一个正常、健康的青年男子,最初的吃惊、好奇过后,便有谣言传说着他的某次浪漫故事。他曾经与一位新寡的表妹陷入情网,但被苏菲认为并不匹配,既然弗朗茨·约瑟夫是德意志最高贵的王子,当然要选择一位德容兼备的高贵公主才相宜。
政治联姻的目标从柏林、德累斯顿最后转回到巴伐利亚,哈布斯堡与威滕斯巴赫家族看来将再一次亲密地结合在一起。苏菲告诉自己的姐妹,弗朗茨·约瑟夫喜欢举止优雅、性格开朗、笑声清澈的女士,这位女士还一定要有高超的骑术。巴伐利亚的大公主海伦立即被母亲要求多多练习骑马,因为无论年龄还是性情,看上去,她都是最符合奥地利皇帝要求的人。
相亲的准备工作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人们不厌其烦地向弗朗茨·约瑟夫称颂海伦公主的容貌与品行,使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因斯布鲁克那个羞涩、沉默的清瘦少女长大以后的样子。
萨尔茨卡默古特的意思是“盐穴宝藏”,它位于奥地利中北部的特劳恩河谷地,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以庆祝弗朗茨·约瑟夫23岁生日的名义,苏菲和她的姐妹——巴伐利亚的路多维卡、普鲁士王后埃尔西在这里聚会。两个真正的当事人对这次聚会的目标非常清楚,但海伦在众目睽睽之下分外拘谨,除了惯常的问候之外就无话可说了。
弗朗茨·约瑟夫不免有些失望,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另一位表妹茜茜却抓住了他的心。16岁的茜茜稚气未脱,还未被当作政治联姻的目标,因此,这次别有用心的聚会对于她和弗朗茨的小弟弟卡尔·路德维希来说,倒是一次相当愉快的重逢,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分享快乐时光。欢乐在茜茜柔嫩的圆脸上一览无余,迅速变化的表情和黑眉毛下面闪闪发光的眼睛令这张脸分外生动。弗朗茨·约瑟夫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的目光追随着她,那一头飘逸的栗色长发令这个一向沉稳的年轻人心神不定。
卡尔·路德维希公爵心情复杂地向母亲苏菲报告了哥哥的变化。她不肯相信,茜茜对她的大儿子来说略显年轻,但弗朗茨·约瑟夫的确陷入了情网。像他这样天性冷静的人,一旦中了魔法,就无药可救了。茜茜在巴伐利亚是个备受宠爱的小公主,父亲带有巴伐利亚宫廷特有的某些怪癖,是个行为奔放、独立自主的享乐主义者,母亲又把教养的重点放在长女海伦身上。茜茜从来都不知道身为皇后的种种职责,相反,她是一个情绪多变、任性而为的女孩子,浪漫伤感,激情多过理性,与弗朗茨·约瑟夫相比,两个人恰恰处于性格的两极,在某种意义上,这或许也是她对年轻的皇帝分外有吸引力的原因。最后一个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茜茜是个极出色的骑士,她在社交场合非常害羞,常常会在人们赞美的目光下局促不安地逃离,但当她骑马疾驰在巴伐利亚空阔美丽的天空下时,那种舒展之美浑然天成,弗朗茨·约瑟夫相信,对他而言,全欧洲没有人会比茜茜更完美。
弗朗茨·约瑟夫以他治理国家的那种投入与勤奋坚持着对茜茜的感情,苏菲不得不放弃自己最初的打算。或许这也是一直对儿子发挥着决定性影响的母亲丧失其独断地位的开始。维也纳的报纸很快公布了皇帝订婚的消息,没有人见过这位巴伐利亚公主,从萨尔茨卡默古特来的关于未来皇后的种种传闻一时之间成为都城里最热门的话题。
与茜茜相聚的日子犹如人间天堂,但弗朗茨·约瑟夫不得不面对平常日子里公务缠身的现实,不识趣的公文、电报和表情严肃的大臣总是令美好的旋律戛然而止。在甜蜜与惆怅的交替中,每个人都看得出来,是该让两个年轻人长相厮守了。
维也纳迎来了1854年明媚的春天,街道和广场上彩旗飘扬,花团锦簇,建筑物粉饰一新。为了迎接弗朗茨·约瑟夫心爱的新娘,这座城市正努力展现其新古典风格,把它的美丽与庄严奉献给同样美好的16岁的小皇后。
茜茜乘着一艘名为“弗朗茨·约瑟夫号”的汽船,沿着多瑙河顺流而下。维也纳的红男绿女簇拥在她登陆的地方。弗朗茨·约瑟夫像对待最珍爱的宝贝一样,牵着茜茜的手,一直把她送上前往香布仑宫的马车,眉眼之间流露出不加掩饰的喜悦。
刚刚上任的维也纳大主教很高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重要性,他用了长达30分钟的时间来赞美家庭生活的神圣性。在巴伐利亚家中无拘无束的茜茜吃惊地发现,维也纳人正以一种令她筋疲力尽的方式表达对皇后的敬爱,而这种陈腐啰唆正是保守的维也纳引以为豪的传统。

茜茜公主
弗朗茨·约瑟夫尽力想让不适应的茜茜开心,婚礼过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就带她去普拉特游乐园观看著名的伦茨马戏团的演出。天空中飘荡着美丽的气球,40匹棕色和黑色的小马在轻快的舞曲中翩翩起舞。茜茜果然快活了许多,可是她不假思索的赞美并不符合维也纳宫廷的习惯。苏菲轻轻地皱起了眉头,茜茜看来并不理解母仪天下的职责。
像童话中所说的那样,英俊的王子与美丽的公主结婚了,但会是“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吗?显然,弗朗茨·约瑟夫准备做一个理想的丈夫。尽管他本人严格自律、一丝不苟,但对任性的妻子极为宽容,从不肯加以约束。茜茜对此并非毫无知觉,她只是无法容忍维也纳城里窥视的目光以及霍夫堡内婆婆无处不在的权威。弗朗茨·约瑟夫又整天忙于工作,茜茜在陌生的国家里开始了生活的新阶段,奥地利在弗朗茨·约瑟夫的统治下也迎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