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2025年09月26日
后 记
奥匈帝国不是一个善于征伐的国家,那片风情迥异的土地是我们所熟知却并不了解的,在本书所涉及的历史阶段中,美、英、德等现代化强国的身影可能会遮住中欧为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理想而做出的努力。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光彩暗淡了下去,两大阵营的对峙使中欧这个概念一度消失,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又重新恢复。由是之故,对“中欧”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明显滞后,本书应该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奥匈帝国史,内容、体例等方面粗陋之处难免,但如能起到激发兴趣、抛砖引玉之功效,作者将倍感欣慰。
尽管有种种外表形态(或可称“国情”)上的不同,但作者相信,一旦有了深入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在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了解是达至宽容的必由之路,应当尝试在他者的世界中观照自我。奥匈帝国在面临现代化、民族主义的挑战时所经历的彷徨、郁闷和不懈努力,使它的结局更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面对同样的历史任务,了解一点中欧历史或许会令我们更多几分理智与从容,少一点喧嚣与盲目。
作者的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先生的言传身教使作者受益匪浅,他的关注与鼓励使本书的写作成为一个单纯而愉快的过程。
在搜集资料、酝酿思考的阶段,新加坡TSM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昌成先生及夫人蔡婵辉女士给予作者以善意而热诚的帮助。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和我的丈夫,他们使我的存在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