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奥同盟:新版的兄弟情深

三、德奥同盟:新版的兄弟情深

安德拉西不免为自己的成就有些扬扬得意,但是维也纳的反匈势力认为他在柏林会议上让步太多。其实,安德拉西并不真正希望哈布斯堡君主国吞并这两个地区,占领纯属一种战略上的暂时需要,他更愿意与土耳其保持良好关系,满足于在西巴尔干地区培养忠于哈布斯堡王朝的代理人。但这使一心扩张领土、弥补在意大利损失的弗朗茨·约瑟夫感到气恼,因此安德拉西对外交政策已感到完全失望,此时或许可以功成身退,回匈牙利去过庄园生活。对皇帝而言,面对着随时对皇帝在外交领域的特权虎视眈眈的德意志自由派,安德拉西的辞职或许会被认为是弗朗茨·约瑟夫示弱的表现,因此他要求安德拉西稍后再提出辞职,使他能够腾出手来解决德意志自由派的问题,组建一个新政府。

这一年夏天,三帝同盟看上去摇摇欲坠,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对舅舅威廉一世那个不可一世的首相十分恼火,并谋求利用自己在巴尔干东部的特权地位打击奥地利在这里的商业利益。这将是安德拉西在下台前再次表现其外交技巧的重要时机。

俾斯麦这时无意中帮助安德拉西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得知安德拉西即将离任,海默尔男爵继任外交大臣,且皇帝将起用的塔费伯爵以同斯拉夫人的和解政策出名,俾斯麦担心奥地利的德意志自由派失势之后,奥匈帝国会转向与俄国的和解政策,共同对付德国。从其本心而言,俾斯麦讲求实际,蔑视只图面子的外交,愿意在柏林会议之后继续充当“诚实的掮客”,但是如果再袖手旁观的话,德国就有在外交上被孤立的危险,法俄结盟,甚至法奥联盟的话,将出现新的灾难,而英国与奥匈帝国的接近趋势会对俄国施加更大的压力,而俄国受到更大的屈辱的话就会破坏力量均衡。为此,他希望突出奥普友谊来促使俄国改变态度,以复兴三帝同盟。

俾斯麦想把与奥匈帝国的关系搞得看上去密切些,甚至想把这一点载入两国宪法中,并补充以经济协定,似乎是某种形式的大德意志联邦。但是安德拉西拒绝了俾斯麦如此广泛的计划,奥地利人只想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弗朗茨·约瑟夫还是很高兴能够见到熟悉的奥普兄弟情谊以一种全新的版本再度出现。1879年10月,德奥同盟条约在维也纳签字,规定一旦俄国进攻时双方彼此提供援助,其中有一方若与俄国以外的另一国交战,另一方则表示善意中立,除非该国得到俄国的援助。条约有效期最初为5年,但双方不断续签,一直持续到39年后德意志帝国和哈布斯堡君主国一起灭亡为止。

奥德同盟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其中,除了传统上奉行某种孤立政策、此时又倡议“欧洲协同体”的英国之外,各个大国彼此做出保证,将采取行动以支持同盟国家。梅特涅时代的同盟以君主间私谊形式体现,新时代则是国与国之间缔结的盟约。俾斯麦和俄国人谈到奥匈帝国时曾经说道:“我要在它和西方各国之间挖一条沟。”现在他成功了,奥德条约对他而言只是两国互相承诺抵抗俄国的任何进攻,他不会听任奥匈帝国作为一个大国而被消灭,但也不会支持它在巴尔干或其他地区过分活跃的表现。奥德条约排拒英、法,遏制俄国的野心,为德国留出了自由活动的空间。奥地利人对这个条约的看法有根本性的不同,他们一直认为,与他们血肉相连的德国现在终于与奥地利“患难与共”了,弗朗茨·约瑟夫始终将哈布斯堡看作是一个德意志王室,产生这种想法是自然而然的。

条约签订的第二天,安德拉西就引退了,自从神圣同盟垮台以来,他是唯一一个为哈布斯堡君主国奠定一个稳定的外交政策基石的人,没有人在君主国的制度和历史上留下如此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俾斯麦与安德拉西用这一同盟关系来防止战争,但最终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两个战略伙伴都被拖入一场毁灭性的世界大战。

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没有被吞并,它们既不属于奥地利,也不属于匈牙利,因此,是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为二元君主制的“同一君主国”的含义作了某种领土上的阐释。在欧洲列强前往世界各个角落,特别是非洲抢夺殖民地的时候,奥匈帝国将波黑当作输出多余人力的地方,派到那里的是一些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人员、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等。安德拉西在给继任者的备忘录中希望能够使两省获得发展之后完全归还给土耳其。负责波黑行政管理的是二元君主国共同的财政大臣卡莱,他曾经是驻贝尔格莱德使节,还写过一本关于塞尔维亚的历史书(现在他却在这两省查禁此书,认为它是鼓励泛塞尔维亚感情的根源)。在负责两省事务的21年间,他至少忠实地执行了安德拉西的原则,巴尔干半岛没有哪个地区像波黑这样获得重大的物质进步,千篇一律的公共建筑和军事设施,近代化的银行、旅馆、咖啡馆为这一地区带来了西方的文化气息。良好的供水设施标志着各中心地区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截至1918年君主国灭亡,这一地区88%的人口仍是文盲。出于对南部斯拉夫人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恐惧,君主国的行政当局绝口不提任何形式的民族教育或自治。无论如何,奥地利行政官员证明了自己能够出类拔萃地完成任务,使占领区的大多数居民同奥地利的统治和解,这个地区也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

但是,波黑地区保留了大地产所有者专横的特权,而这是土耳其统治下影响最坏的一点。哈布斯堡王朝的政策是倾听塞尔维亚人的要求,尊重伊斯兰教徒及其信仰,甚至新落成的公共建筑都带有土耳其特色。对于这里的基督徒而言,唯一的变化是他们再也不能反抗统治者了。

自上台以来,弗朗茨·约瑟夫就遭到了一连串的军事和外交失败,东方大危机打破了这一历史纪录,第一次使他成了胜利地扩大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区域的君主。但是,由于安德拉西及其门徒卡莱竭力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保持其特殊地位,避免引起与土耳其和塞尔维亚等国的冲突,他不得不控制自己对两省的吞并野心。卡莱死后,他便转向1875年时的打算,并在1908年最终将波黑并入君主国的版图之内,这立即引起邻国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应,安德拉西精心安排、卡莱小心遵守的微妙平衡被打破。正如安德拉西曾经说过的那样,自始至终,皇帝陛下都没有理解东方问题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