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时代:现代都市维也纳
一、富足时代:现代都市维也纳
19世纪50年代前半期的经济繁荣对弗朗茨·约瑟夫稳定统治非常重要,1848年革命和革命后的镇压没有解决的问题,被欣欣向荣的经济扩张推出了人们的视野。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工厂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社会运转良好,人们心满意足。
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的布鲁克男爵曾经担任贸易大臣,1855年作为财政大臣再度发挥其影响力,主持修订了关于铁路的立法,并将国家铁路建设的庞大任务以优惠条件委托给私人公司。布鲁克加大税额,出售国家财产和公债,为弗朗茨·约瑟夫解决了棘手的财政问题。他还设想在中欧建立一个以维也纳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这一点通过与以普鲁士为首的关税同盟订立货币条约得到了实现。更重要的是,布鲁克将维也纳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信用中心,他说服弗朗茨·约瑟夫,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所银行,以便控制奥地利国内的大规模投资,特别是为从事铁路和公共工程的私人公司提供资金。
财政和信用状况的改善使雄心勃勃的维也纳重建计划提上议事日程。根据这个计划,维也纳内城墙将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内城和郊外的大片空地将被充分利用,雄伟的新建筑群会矗立在那里,以显示维也纳作为奥地利帝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维也纳的内城墙是用英国人的钱修起来的。据说,英国“狮心王”查理一世在十字军东征的途中被俘,他的游吟诗人布朗德四处找寻他的下落。终于有一天他的主人听到了他的歌声,从维也纳附近的某个城堡下面露出了脑袋。英国人于是付出了一大笔赎金,巴奔堡王室便用这笔钱修筑了维也纳内城墙,以防备来自东方的威胁。到了19世纪,迅速增加的人口和生产规模使维也纳显得越来越局促,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内城的城墙在市中心与郊区、贵族与平民之间划出了一道明确的界限。土耳其人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这些城墙转而成为权力与尊贵的象征,在梅特涅时代还是拒阻工人阶级的一道无声的警戒线。在欧洲其他地方迅速发展的工业、企业在它面前驻足不前,维也纳的社会流动与分层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迹象,有意无意之间,统治者把自己与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大潮隔离开了。
1857年圣诞节,弗朗茨·约瑟夫发布命令,全部推倒维也纳内城的城墙与工事,一项长达半个世纪的重建工程正式开始。在人们眼中,环城大道不仅是使维也纳获得和平之美的重大举措,而且是自由主义进程的最好象征,它代表着“宪法权力对帝国权力的胜利,世俗文化对宗教信仰的胜利”,因为“主宰内环路的不是宫殿,不是兵营,也不是教堂,而是宪法政府和高层次文化的中心”。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来说,尤其重要的是市政设施的建立与完善,从周围山区引来了清洁的饮用水,排污系统保证居民过上了一种安全、卫生因而有尊严的生活,煤气灯把维也纳之夜点缀得如梦如幻。
以环城大道为界,维也纳内城将保留着旧时甜蜜的味道。圣史蒂芬大教堂庄严地守卫着维也纳的安宁。迷宫般狭长的街巷、鹅卵石铺就的道路、巴洛克式贵族住宅楼和中世纪以来的广场依旧展现着旧时代的神秘幽静之美。穿过市民公园,踏上环城大道,拟议中的公共建筑将囊括维也纳的博物馆、剧院、大学、新市政厅等,显示着一个富足、自由的时代,同时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降临了,维也纳即将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