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与类比型谬误

3.归纳与类比型谬误

3.1不当归纳

不当归纳,又称以偏概全,是指以一些样本去推测全体的情况时,由于样本不具备代表性而引起的逻辑谬误。

例如:

据报道,今年长三角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6,表明2015年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应。

【分析】

在本例中,仅根据长三角地区的“用工荒”和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去断定全年的情况。很明显,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长三角地区仅仅是我国的一个地区,无法代表全国的情况,第二季度的实际情况也无法代表全年的实际情况。

典型例题

例35 为了调查当前人们的识字水平,某实验者列举了20个词语,请30位文化人士识读,这些人的文化程度都在大专以上。识读结果显示,多数人只读对3到5个词语,极少数人读对15个以上,甚至有人全部读错。其中,“蹒跚”的辨识率最高,30人中有19人读对;“呱呱坠地”所有人都读错。20个词语的整体误读率接近80%。该实验者由此得出,当前人们的识字水平并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该实验者的结论构成质疑?

A.实验者选取的20个词语不具有代表性。

B.实验者选取的30位识读者均没有博士学位。

C.实验者选取的20个词语在网络流行语言中不常用。

D.“呱呱坠地”这个词的读音有些大学老师也经常读错。

E.实验者选取的30位识读者中约有50%大学成绩不佳。

题干中的推论要成立,30位文化人士的识字水平必须能代表当前人们的识字水平,实验中对20个词语的识别情况必须能代表对所有词语的识别情况。

A项,指出所选的词语没有代表性,可以削弱。

其余各项中,识读者是不是拥有博士学位、大学成绩如何,以及这些词在网络流行语中是否常用、是否经常被大学老师读错,对“当前人们的识字水平”的影响不大,是无关选项,无法削弱题干。

【答案】A

3.2不当类比

类比的结构为:事物1、2都具有某些性质A,事物1又具有性质B,所以,事物2也具有性质B。

如果类比不恰当,我们就将其称为不当类比或机械类比。不当类比的表现有以下两种:

(1)类比对象有差异。

(2)前提属性与结论属性不相关。

例如:

《庄子·外篇·至乐》所载鲁侯养鸟的故事,就是机械类比的典型。鲁侯把飞到鲁国城郊的一只海鸟看作神鸟,就用招待贵宾的办法,把它迎到庙堂里,献酒供奉。海鸟被吓得惊慌失措,不吃不喝,三天之后就死了。

鲁侯以自己之所好,推之于鸟,忽略了人与鸟的本质区别,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典型例题

例36 某市繁星商厦服装部在前一阵疲软的服装市场中打了一个反季节销售的胜仗。据统计,繁星商厦皮服的销售额在6、7、8三个月连续成倍数增长,6月527件,7月1269件,8月3218件。该市有关主管部门希望在今年冬天向全市各大商场推广这种反季节销售的策略,力争今年11、12月和明年1月全市的夏衣销售有一个大的突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好地说明该市有关主管部门的这种希望可能会落空?

A.皮衣的价格可以在夏天一降再降,是因为厂家可以在皮衣淡季的时候购买厚材料,其价格可以降低30%。

B.皮衣的生产企业为了使生产-销售可以正常循环,宁愿自己保本或者微利,把利润压缩了55%。

C.在盛夏里搞皮衣反季节销售的不只是繁星商厦一家,但只有繁星商厦同时推出了售后服务时间由消协规定的3个月延长到7个月,打消了很多消费者的顾虑,所以在诸商家中独领风骚。

D.今年夏天繁星商厦的冬衣反季节销售并没有使该商厦夏衣的销售获益,反而略有下降。

E.根据最近进行的消费者心理调查的结果,买夏衣重流行、买冬衣重实惠是消费者极为普遍的心理。

此题是由“皮服”的反季节销售情况,类推到“夏衣”也应该进行反季节销售,是类比论证。我们只要指出类比对象之间的足以影响到类比结果的差异性就可以削弱了(也可以认为是拆桥法,因为题干的论证对象是“皮服”,论点的论证对象是“夏衣”,出现了论证对象的跳跃,我们就说论证对象有差异)。

A、B项,说明了皮服能进行反季节销售的原因,但并未指出为什么夏衣不能进行反季节销售,无关选项。

C项,说明了繁星商厦皮服反季节销售成功的原因,但并未指出为什么夏衣不能进行反季节销售,无关选项。

D项,无关选项,题干的计划是在冬天时卖夏衣,与夏天卖夏衣是否成功无关。

E项,说明夏衣和冬衣(包含皮服)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有很大区别(类比对象有差异),对夏衣进行反季节销售未必可以取得成功,故该市有关主管部门的希望可能会落空。

【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