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论证型谬误
论证的重要规则是要求从论据出发能合乎逻辑地推出论点,即论据和论点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推不出”或“推断不当”的逻辑错误。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典型例题
例38 或者当你的孩子变坏时你严厉地惩罚他,或者他长大后将成为罪犯。你的孩子已经学坏了,因此,你必须严厉地惩罚他。
除了哪项,以下各项都能构成对上述论证的质疑?
A.什么是你看来可以称之为严厉的惩罚?
B.什么是你所说的“学坏”的确切含义?
C.你的第一个前提是否过于简单化了?
D.你的第二个前提的断定有什么事实根据?
E.你的孩子是怎么学坏的?
A项,对前提①提出质疑,即对“严厉惩罚”的定义不够清晰。
B项,对前提②提出质疑,指出未对“学坏”进行准确定义。
C项,质疑前提①过于简单,除了所列示的两种可能外,或许还存在其他可能。
D项,质疑了前提②的准确性。
E项,无关选项,不能构成质疑,题干只涉及孩子变坏后如何,不涉及孩子如何变坏。
【答案】E
例39 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也不去试图了解自己。这些人可能会去试图了解别人,但很少会成功,因为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别人的。所以,缺乏自我了解的人是不会了解别人的。
以上论述的逻辑错误是:
A.错误地把某一事件的必要条件作为这一事件的充分条件。
B.没有估计到并非每个人都想了解自己。
C.指责人们没有做到他们不可能做到的事。
D.在没有定义“自我了解”的情况下使用了这个名词。
E.只在结论中重复了论述中的一个前提。
【解析】题干:因为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别人的,所以,缺乏自我了解的人是不会了解别人的。
题干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即用“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别人的”来证明“缺乏自我了解的人是不会了解别人的”(用A来证明A)。E项指出了结论就是在重复前提。
【答案】E
例40 郑兵的孩子即将上高中,郑兵发现,在当地中学,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的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都比较好,郑兵因此决定,让他的孩子选择学生总人数最少的学校就读。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郑兵上述决定的漏洞?
A.忽略了学校教学质量既和学生与老师的比例有关,也和生源质量有关。
B.仅注重高考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C.不当地假设:学生总人数少就意味着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
D.在考虑孩子的教育时忽略了孩子本人的愿望。
E.忽略了学校教学质量主要与教师的素质而不是数量有关。
【解析】题干先指出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的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较好,但是郑兵选择的是学生总人数较少的学校。
对于学生与老师的比例,需要考虑学生的总人数和老师的总人数,很明显,郑兵的决定忽略了老师总人数这一点。一个学生总人数少的学校,如果老师人数也相应较少,则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不一定低。
C项,正确地指出了郑兵做决定时所犯的错误:郑兵不当地预设了学生总人数少就意味着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