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混用或误用
7.1强置充分条件
强置充分条件就是误把不充分的条件当作充分条件来使用,认为只要有了A,一定会有B。这类错误的句子中,常出现“一定”“就”“必然”等绝对化的词句。
例如:
(2020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北京与张家口共同举办冬奥会,必然会在中国掀起一股冰雪运动热潮。
【分析】
材料认为“北京与张家口共同举办冬奥会,必然会在中国掀起一股冰雪运动热潮”,过于绝对化。冰雪运动与其他常规运动方式相比,需要更专业的场地条件,还需要天气的保障,仅仅依靠冬奥会的带动就能掀起冰雪运动热潮未免过于乐观和绝对。
7.2强置必要条件
强置必要条件就是把普通条件当作必要条件来使用的错误,认为只有有了A,才会有B;没有A,就一定没有B。
与强置充分条件一样,此类谬误在逻辑真题中出现较少,但是在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里大量出现。
例如:
(2010年在职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如果希望推动人们接受某种新商品,应当首先影响引领时尚的文体明星。如果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对于某种新商品不接受,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
【分析】
“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接受某种商品,可能影响普通消费者,但前者并非后者的必要条件。高端消费者与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显然是有很大差别的,可能高端消费者更注重品牌和品位,普通消费者更注重实用和价格。所以,高端消费者不接受的产品,可能普通消费者反而非常喜欢。
7.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混用
逻辑考试中常出现的条件关系型谬误是,误把充分条件当成必要条件,或者误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典型例题
例43 如果一个瓶内的东西可以被安全地喝下,那么这个瓶子就不会被标为“毒品”,所以,既然一个瓶子没被标为“毒品”,那么它里面的东西就可以被安全地喝下。
以下除了哪项外,都犯了与上述论证同样的错误?
A.如果一个社会能够促进思想和言论的自由,那么在这一段能自由表达思想的时间内,这个社会的创造性将会得到激发,美国在18世纪时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因此,很明显美国在18世纪时思想自由得到了极大的激励。
B.没有一个所谓的西方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因为如果一个国家是真正的民主的话,每个公民的见解就一定会对政府产生有意义的影响,而这些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的意见会有这样的效果。
C.真正对保护野生动植物感兴趣的人很明显是不会猎取大猎物的;既然老张从未猎取过大猎物,并从未打算去猎取它们,因此很明显,他是一个真正关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人。
D.我们可以推断出H警察局已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因为H警察局的犯罪率有所下降,众所周知,当警察局的工作效率提高时,犯罪率就会下降。
E.对航空公司来说,要使航空旅行更安全,机票价格就必须上涨,既然机票刚涨价过,因此我们可以非常确信地认为航空旅行比以前变得更安全了。
【解析】题干:可以安全地喝下→┐毒品,所以,┐毒品→可以安全地喝下。
题干的漏洞在于将充分条件误用为必要条件。
A项,促进→激发,所以,激发→促进,与题干的漏洞一致,故排除。
B项,真正民主→产生影响,所以,┐产生影响→┐真正民主,推理未出现错误。
C项,保护→┐猎取,所以,┐猎取→保护,与题干的漏洞一致,故排除。
D项,效率提高→犯罪率下降,所以,犯罪率下降→效率提高,与题干的漏洞一致,故排除。
E项,更安全→价格上涨,所以,价格上涨→更安全,与题干的漏洞一致,故排除。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