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重要的原因是真正实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候,人类历史正处在工业文明兴起和工业化开启的现代化进程的初期,处在由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折的重大历史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急剧积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时代所要求回答的课题是,揭示和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揭示和阐明正在兴起的现代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进而揭示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从而为人类解放提供思想武器。社会发展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需要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并展现出独特的理论主题、基本立场、分析框架、思维方式、逻辑结构和价值取向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首先来自哲学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批判地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把辩证法和唯物论结合起来,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又把辩证唯物主义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全面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系统阐述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精辟概括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此为基点,他们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历史和现实中最简单的商品和商品交换为切入点,研究商品背后所隐藏的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的目的和实质,系统阐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剩余价值的来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说明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而且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即现代无产阶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c。这个社会就是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正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主题明确、体系恢宏、说理透彻、逻辑严谨、价值取向鲜明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使我们能够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而且把这种理论作为观察和研究一切事物的科学方法,从而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强大认识工具。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谈到,历史唯物主义一经创立,就“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d。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恩格斯在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e马克思、恩格斯把方法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束了唯心主义方法论在其领域中的统治地位,第一次使方法论具有科学的属性;马克思、恩格斯把实践观点引入方法论,提出哲学的使命不仅为了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使方法论的功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方法、矛盾分析方法、过程分析方法、主客体方法、社会基本矛盾方法、阶级和阶层分析方法、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方法等,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方法论系统,真正实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主要目的是揭示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构建起一个由系列概念、判断所组成的解释世界的理论系统。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为人们提供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工具系统。二者的相互联系在于,科学的世界观是科学的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就是说,只有正确的世界观才有可能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从而使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错误的世界观则会因为其为人们提供了错误的方法而必然导致其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失败。之所以说正确的世界观有可能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是因为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中间需要经历许多环节和过程,如果哪个环节和过程出了问题,也可能导致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脱节。反过来,科学的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世界观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把理论形态的科学世界观通过实践变成现实形态的物质样式的根本路径。由此可见,如果忽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会成为一堆束之高阁、毫无生命力的僵死教条。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所谓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思维方式或工具系统,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中介。人类的活动包括两大领域,即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与之相应便形成了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我们通常称之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般说来,思想方法决定着工作方法,如果思想方法搞错了,我们的工作就不可能顺利开展,甚至可能犯错误,所以搞清楚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思想方法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形成的,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修正,并随着工作实践的深化而不断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方法又积极地影响着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我们做一个关注哲学方法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充满着哲学问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时运用着哲学方法。区别在于,是否能够自觉地运用哲学方法来进行思考和工作。一般说来,如果能够自觉运用正确的哲学方法进行思考和工作,我们的事业就会顺利进行;否则,就可能犯错误,走弯路。这就充分说明学习和掌握哲学方法的重要性。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是潜存于其世界观理论体系之中的,哲学理论与哲学方法是有区别的。就是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不等于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把哲学理论转化为哲学方法,需要一系列的环节和中介,中间可能出现错误,需要我们反复学习和自觉训练,才能不断提高运用哲学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