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三、经典案例给予我们的重要 启示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必须学会确立实践思维和实践方法,积极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实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做实践的有心人

在实际工作中,能不能做一个实践的有心人,工作效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个案例充分说明这个问题。当工作了一天身心疲惫的胡玮炜因打不着车而想租一辆自行车时,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她没有因失望而抱怨,而是从中看到了商机:“像我这样想骑自行车的人很多,我为什么不能办一个企业来满足人们这种诉求呢?”她用了三年时间把摩拜做成了独角兽。当其他共享单车公司都在紧步其后尘而纷纷成立时,她却从经营实践中嗅到共享单车发展中的困难,果断出售摩拜公司,华丽离场。这就如同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好。现在可以加上一句,人好我退。很多时候,积极进取、开创事业是一种智慧;找准机会适时退出,更是一种大智慧;这种智慧建立在对市场运行规律的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的基础之上,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成果。因此,尽管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胡玮炜的行为争论不息;但是,无可怀疑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摩拜共享单车的创立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长空,其落幕依然绚丽多彩,给人们留下久久的思索:在遇到不顺心时,抱怨容易,骂娘更容易,从中嗅到商机并开创事业不容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正是因为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为了解决生活或工作中的困难而创业,却把企业做成行业翘楚。有人希望给孩子找一个理想的幼儿园,苦苦寻找而不得,就自己办一个幼儿园;有人希望找一个理想的培训机构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依然是苦苦寻找而不得,就自己办一个培训机构。这种案例很多。他们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做实践的有心人,才能抓住生活和工作中的机遇,进而实现人生的理想。

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更要确立实践思维,做实践的有心人,积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开拓。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概括新观念,创造新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在实践中汲取营养,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二)坚持实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开创工作新局面

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能不能克服各种思想上的束缚,摆脱精神上的枷锁,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进而开创工作新局面,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安徽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尽管我们一直坚持反对教条主义,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和实践方法,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教条主义在许多人头脑中深深扎根,只要气候适宜,便会泛滥成灾。我们必须认识到,伟大的思想家从他们各自的社会实践出发,把握时代脉搏,集中群众智慧,回答了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立了科学的思想体系,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但是,经典作家是人不是神,他们不可能穷尽对真理的认识,他们的思想也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使中国共产党人真正具有了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ac这就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实现了高扬“主义”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统一。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实践思维和实践方法,有时会遇到困难,个人甚至会付出代价。所以,早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鼓励大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ad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开创道路、完善制度,实践是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动力,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是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俗话说,做人一世,为官一任,治理一方。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升级的当代中国,广大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什么地位,干什么工作,都要有不畏风险的开拓精神,不惧挫折的创新精神,不怕困苦的担当精神,要勇于实践、敢于实践;要树立奋勇当先、勇攀高峰的精神,知难而进、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要有超越前人、超越自己的勇气,用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坚毅笃行的干劲,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坚持实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克服唯理论和经验论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以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为理论基础,揭露和批判了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指出“唯理论”和“经验论”是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教条主义者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认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经验是靠不住的;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奉“本本”为圭臬,导致闭目塞听,不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反而把亲身参加革命实践而有着丰富直接经验的同志诬为“狭隘经验论”。经验主义者认为,认识可以停留在低级的感性认识阶段,认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在革命实践中,表现出满足于自己局部的、片面的经验,不了解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否认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

毛泽东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对于唯物的唯理论和经验论而言,非指唯心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他们“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ae。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各种错误思想。毛泽东的这个结论是对中国革命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于指导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的大脑不是一块白板,人的认识总是以已有的概念、经验或知识为基础,那么,这些概念、经验或知识既有可能成为获得新知识的起点或工具,又有可能成为人们获得新知识的束缚或障碍。因此,要有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摆脱各种精神枷锁的束缚,学会独立思考,用批判的理性的态度重新审视已有的一切,实现自我超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