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的经典案例
阶级分析方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理论来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认识和把握社会各个阶级的经济地位进而确定其政治态度和革命倾向的方法。列宁在《论国家》一文中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ft就是说,只有掌握和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透过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应该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方面都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我们就以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方法为经典案例。
毛泽东历来重视阶级分析。早在1925年12月,他就撰写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文章开篇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fu毛泽东认为,一个阶级对待革命的立场和态度,是由其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以此为理论依据,他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阶级的经济地位、生活需求、政治态度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分析,为中国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阶级分析的可靠保障。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社会出现两个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矛盾:一个是民族矛盾,即中华民族与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能否处理好这个矛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另一个是阶级矛盾,即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与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能否处理好这个矛盾,直接关系到能否将全民族抗战坚持到底并在战后建设新中国的问题。同时,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区别,使国共两党在如何抗日的问题上一开始就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抗战路线。蒋介石集团主张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单纯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愿意实行民主、改善民主,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大众;且在背地里不断搞小动作,鼓吹其一党专制的主张,提出以国民党来“管理一切”,实行“以党治国”“以党建国”的原则,并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中国共产党则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地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一些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虽然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表示不满,但对共产党的主张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也抱有疑虑。有些人甚至还幻想在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之外,另外寻找第三条道路,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阶级结构和各阶级的政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迫切需要重新研究和解决,“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关系到党能否制定出正确的抗日战争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为此,1939年冬季,毛泽东和其他几位在延安的同志合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和规定,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的角度,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再次作了生动而深刻的分析。(1)地主阶级采用各种剥削手段残酷地压迫广大人民,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因此是革命的对象而不是动力。在抗日战争中,大地主的一部分已经投降日本成了汉奸,一部分虽然在抗战阵营但已经开始动摇。许多中小地主出身的开明绅士有抗日的积极性,必须团结他们。(2)资产阶级包括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帝国主义豢养的并且为他们服务的,而且和封建地主阶级有着各种联系,从根本上来说他们是反对革命的。但在特殊历史时期,当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尖锐矛盾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他们的矛盾。而亲日派大资产阶级(投降派)已经投降,必须将其视为革命对象。那些留在抗战阵营里的亲欧美派大资产阶级(顽固派),一面抗战一面反共。既要联合他们进行抗日,又要和他们做坚决的斗争。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因此是革命的力量;但是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没有完全断绝经济的联系,因此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这种两重性,就决定了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成为革命的力量,而在另一历史时期就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成为反革命的助手。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可以作为我们革命较好的同盟者,但是,对于他们的政策必须谨慎。(3)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比如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其经济地位和农民阶级中的中农地位相似,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日趋走向破产和没落,因此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是革命的动力之一。(4)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其中,富农既带有半封建性又是农民的一部分,一般可能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同地主的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对他们不能过早采取消灭的政策;中农一般不剥削别人,而受到帝国主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剥削,他们的态度是决定革命胜负的重要因素,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贫农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只有很少土地或者没有土地,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5)无产阶级包括现代产业工人、城市小工业和手工业的雇佣劳动者、商店店员、农村中的雇农以及其他城乡无产者。他们除了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还有自己特殊的优点: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革命意志特别坚决;刚刚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有革命觉悟的阶级;由于大多从破产农民出身,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联盟。(6)游民是农村和城市中的广大失业群体,参加革命后很容易滋生和传播流寇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应该善于改造他们,注意防止他们的破坏性。
正是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了各阶级、阶层对待革命的态度,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策略,第一次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于帮助全党和全国人民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动员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凝聚力量,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