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论持久战》写于80多年前,当今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重读这部光辉著作,依然令人拍案叫绝,被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所折服。从系统思维方法的角度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一)把抗日战争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研究
把抗日战争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研究,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整体性思维方法。毛泽东开宗明义提出问题: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正是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思维方法,使毛泽东并不是把抗日战争作为日本与中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作为两大势力,即代表反动势力的帝国主义与先进势力的广大人民之间的战争。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而是中日两国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战争。在我们的敌人方面,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它已处于退步时代,不但和英国灭亡印度时期的英国还处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时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世界大战发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敌人也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举行这个带有最后挣扎的冒险战争。这样的战争必然是“失道寡助”。而中国在战争中不是孤立的,这一点也是历史空前未有的。在历史上,不论是中国的战争,还是印度的战争,都是孤立的。唯独今天我们遇到世界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空前广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运动及其对于中国的援助。今天的世界性的人民运动,正在以空前的大规模和空前的深刻性发展着。因此,这样的战争必然是“得道多助”。
毛泽东指出:“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aw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同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离的。人们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
俗话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整体性思维方法即从事物的整体性、全局性进行分析的方法,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把可能影响工作进程的所有因素放到整体中来分析和认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具备战略家的胸怀和宽阔的视野,善于从全局出发来掌控事物发展的状态,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对中日两国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对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层次性思维方法。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②毛泽东具体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使他们具有很强大的战争力量。这一特点决定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而中国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国就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速胜,中国的抗战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退步的和野蛮的,它所进行的疯狂的战争冒险,只会加剧其本身的内外矛盾,促使它面临着最后崩溃的前夜;而且日本是小国,它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足以支持长期战争;日本虽然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支持,但由于它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威胁和损害着其他国家的利益,这就必然会使它受到国际反对力量的遏制。这些都是日本的短处,这些短处是日本自己无法克服的。“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点。”ax
中国则正处于向前进步的历史时期。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然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然不如日本之强,但与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②总起来说,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于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这些基本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
毛泽东通过对中日战争双方的特点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中国抗日战争基本的规律。
毛泽东对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优势和劣势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中国和日本两大系统的研究。尽管两个国家都隶属于同样大的时代系统之下,然而,作为子系统,各自又有其独特的存在依据,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正是这种特殊规律的作用,决定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必然胜利,日本的侵略战争必然失败。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研究不同层次事物发展特殊的规律,以便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特殊的问题。当然,处于各级管理系统内的领导干部,在处理具体的工作实际时不能随心所欲,无的放矢,而应当在具体情况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正确处理人与武器两个系统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思想,体现其系统的结构性思维方法。人与武器是战争中的关键性因素。然而,在战争中人与武器相比较,哪个是更根本、更重要的因素呢?毛泽东反复强调:“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ay在人类战争史上,往往是一些反动势力总是迷信武器的先进性,而一些革命势力的武器在开始时总是不如敌军的武器,但战争的结果,却总是武器差的革命势力战胜武器好的反动势力。当然,毛泽东在批判“唯武器论”的同时,并不否认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武器的质量和数量,不仅影响到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而且影响到军队的编制和战略战术。毛泽东指出,“唯武器论”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机械论;否认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同样也是一种主观的、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二者都是落后的、愚蠢的思想,是抗日战争过程中如何处理人与武器关系上的唯心主义的表现。
既然人是战争中更根本、更重要的因素,毛泽东专门强调要充分发挥人们的自觉能动性。毛泽东指出,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坐着不动,只有被灭亡,没有持久战,也没有最后胜利。因此,要夺取抗日的胜利,就必须发挥自觉的能动性。他说:“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须反对它。但是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az在这里,毛泽东深刻地阐述了人类自觉能动性的含义,即自觉能动性是人们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自觉的能动性,既区别于主观唯心主义,又区别于机械唯物主义。
当然,发挥自觉能动性,必须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毛泽东指出:“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②毛泽东用舞台和戏剧的关系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客观物质条件和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四)科学预见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三个阶段
科学预见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三个阶段,体现毛泽东的系统开放性思维方法。毛泽东根据敌我特点变化发展的客观分析,科学预见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毛泽东运用系统开放性思维方法,全面分析了三个阶段敌我力量的变化情况,清晰地展示了抗日战争作为持久战的全过程:第一阶段,敌是优势,我是劣势。我之劣势有两种变化,一种是向下的,即经济、军事力量的消耗和土地、人口的缩减等。一种是向上的,即战争中的经验、军队的进步、政治的进步、人民的动员、文化向新方向的发展、游击战争的出现、国际援助的增长等。敌之优势也有两种变化,一种是向下的,表现在经济、军事力量的消耗,士气的颓靡,国内人心的不满,国际舆论的责备等;一种是向上的,即扩大了土地、人口和资源,但这只是暂时和局部的。这就给了我们以能够持久和最后胜利的根据。第二阶段,大体上是日本继续向下,中国继续向上。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敌我力量的对比将发生巨大的相反的变化,中国逐渐上升,日本则逐渐下降,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优劣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国大体上将完成战略反攻的准备而走到实行反攻、驱敌出国的阶段。第三阶段,中国利用优势实行反攻,驱敌出国。总之,“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ba
毛泽东指出,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而且会积极地参加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bb
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进程的分析告诉我们,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系统的存在成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要从事物的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对面临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要善于向先进学习,集百家之长、取众人之优,以推动自己的工作平稳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