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三、经典案例给予我们的重要 启示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中必然出现曲折,或者说前进是以曲折发展的形式来实现的。然而,如何对待曲折?是消极等待、悲观失望,还是积极利用曲折,赢得前进的机遇?就体现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自觉面对曲折,在曲折中赢得胜利

认识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自觉地面对曲折,积极地应对曲折,在曲折中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是党中央主动放弃延安的案例告诉我们的真理。革命战争的发展必定是曲折的,特别是面对猖狂进攻、武器装备明显优于我军的国民党军,毛泽东主张放弃延安。然而,这个放弃决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积极运用战争发展曲折性的规律作出的伟大决策。而作出这个伟大决策是需要具备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

首先,我们有坚强的党的领导。当党中央作出放弃延安的决定后,有人出于安全考虑,坚持要“中共中央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较安全的地方”。这个主张当然是有道理的。然而,毛泽东站在全局的视角,明确指出自己不能走,并要求党中央也最好不要走,以便拖住胡宗南部为其他地方的战争赢得有利条件。最终,中共中央同意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继续留在陕北指挥作战。转战之路险象环生,困难重重。当转战到王家湾时,应任弼时女儿任远志的要求,毛泽东题写了“光明在前”四个大字。这个题字如此坚定,给人无限鼓舞。据时任中央警备团战士邬吉成后来回忆,转战中尽管有艰难、有危险,战士们有时会感到非常紧张,但他们从不曾感到消沉,从不曾产生过失望。因为有毛主席在,有毛主席运筹帷幄,部队就会无往不胜。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争必胜的信心,时刻都在激荡着全体军民。

其次,有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在陕北地区,根据中央指示,彭德怀、习仲勋指挥西北野战兵团,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巧妙周旋,于撤离延安后45天内,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歼敌1.4万余人;而后在沙家店战役全歼胡宗南部整编第36师师部和两个旅。到8月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被粉碎。而在山东战场上,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先是在莱芜地区全歼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部5.6万人,后又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精锐主力整编第74师3.2万余人。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基本上被粉碎。在其他解放区,广大军民对转入守势的国民党军队实施战略性反攻,有效地消灭了敌人,发展了自己的军队,以新的姿态准备迎接全中国的解放。

再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一句古话,也是永恒的真理。然而,真正做到却太难了。在延安曾流传着一个小故事。1940年秋天的一个上午,按照计划毛泽东要到马列学院作报告,马列学院便派出4个学员到杨家岭接毛泽东。当4个学员走到延水河桥头时,没想到却遇到迎面走来的毛泽东。毛泽东打量了来接他的4个人,严肃认真地说:“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da正是因为有了延安作风,我们才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当地流传的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非常感人。有主动为部队带路的老大爷,有赶着牲口送粮的小队,有运送一捆捆军鞋的青年;在黄河渡口,为了让部队顺利渡河,老大爷甚至赶着牛车,送来了自己的棺材板。据清涧县统计,转战陕北之初,全县支前超过28万人次,出动牲口23万次,运送军粮10万多石,做军鞋2万多双,有2100名青年参加了解放军。“自己的党、自己的部队”,是扎根于当时老百姓的心中的认知,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能够历经曲折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川口村渡口东渡黄河。历时1年零5天的转战陕北结束,中国革命进入新的篇章。在抵达东岸的山西后,毛泽东回望对面苍茫的陕北大地,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重大困难的时候,要认真分析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事物发展的历史逻辑,积极主动地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该前进时就大胆勇毅地前进,该后退时就要果敢坚定地后退。前进并不意味着都是胜利,后退并不意味着都是失败。这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相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新事物不可战胜

毛泽东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b然而,当一个人处在曲折之中,特别是处在重大的曲折之中,还能够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吗?“放弃延安”和“绣红旗”的案例都告诉我们一个重要道理,当人生和事业处在重大曲折的时候,一定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才能坚定意志,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去积极拼搏。

我们都很熟悉一个场景:1921年7月23日, 在上海的一栋石库门楼房的客厅里,一群年轻人在开会,商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相关事宜。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只有19岁,平均年龄28岁。会议因发生意外情况而被迫中断,只得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而那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出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放弃延安”的智慧,具有“光明在前”的信念,具有“绣红旗”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要把握三点启示:其一,敏锐地发现新事物,坚信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谓新生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的、进步的、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而旧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和日趋灭亡的东西。与旧事物相比较,由于新生事物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适应客观事物发展的需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一切新生事物都是不可战胜的,而一切旧事物不论其势力多么庞大,最终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规律。其二,确立科学的判断标准,准确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生事物。判断一个事物是不是新生事物,不能简单地以其出现的时间先后为标准,认为以前出现的事物就是旧事物,后来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很多时候,由于复杂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事物并不是新事物,已经出现很长时间的事物也不一定都是旧事物。同样,也不能简单地以其空间分布的多少为标准,认为空间分布少的就是新事物,空间分布多的就是旧事物。科学判断是否是新事物的标准,只能看其是否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三,热情地扶持新事物,创造条件帮助新生事物快速发展起来。新生事物的成长总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总要经历曲折的发展道路。尽管新生事物的本性决定其最终会战胜保守的、衰落的、趋于灭亡的旧事物。但是,在新生事物特别是社会领域的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中,还必须得到必要的呵护和帮助。中国有句老话:“枪打出头鸟”。所以,为了不被枪打,谁也不愿当、不想当、不敢当“出头鸟”,结果人们更喜欢“从众”,更愿意“随大流”。实际上,这个“出头鸟”很可能就是新生事物,很可能因为不“从众”、不“随大流”而被扼杀掉。所以,我们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及时发现并辨别新生事物,热情地扶持新生事物,当新生事物的发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定地站在新生事物一边,勇敢地捍卫和支持新生事物,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高贵品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三)确立辩证否定观,克服外因论、循环论和直线论的思想方法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因为事物内部肯定和否定因素的相互作用,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的状态。用形象的语言来说,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运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克服外因论、循环论和直线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所谓外因论以割裂事物是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统一体为基础,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毫无内在根据的、纯粹由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这就把事物的自我否定当成了纯粹偶然的、随心所欲的儿戏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愚蠢。他说:“现在有人会提出反驳,说这里所实现的否定根本不是真正的否定:如果我把大麦粒磨碎,我也就否定了大麦粒;如果我把昆虫踩死,我也就否定了昆虫;如果我把正数ɑ涂掉,我也就否定了正数ɑ,如此等等。”这样能得出什么结果呢?“这些反驳其实就是形而上学者反对辩证法的主要论据,它们同形而上学思维的狭隘性完全合拍。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随便一种方法把它毁掉。”dc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扬弃。

所谓直线论则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直线式的,否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割裂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持有这种思维方法的人,因为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认识不足,往往抱有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总认为工作和事业必然处处顺利;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会迅速从狂热到冰冻,消极悲观、怨天尤人、无所作为。例如,有人简单地认为,改革开放就能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然而,他们认识不到改革开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旧的问题解决了,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社会就是在不断出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道理;所以,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他们不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而是直接简单地否定改革开放,甚至公开反对改革开放。直线性思维方法是必须要克服的。

与直线论相反,所谓循环论是片面夸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看成是简单的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否认事物发展所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趋势,实质上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持有这种思想方法的人,往往消极悲观,正如鲁迅所刻画的“九斤老太”,总是感觉“一代不如一代”。循环论的错误在于,片面抓住事物发展中的某些重复的现象,把它夸大为绝对循环,抹杀了事物发展过程中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间的本质区别。这种思想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