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社会基本矛盾方法的经典案例

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方法的经典 案例

讲一讲发生在1984年福建55位厂长发出的“请给我们松绑”高声呐喊,推动了福建企业经济制度改革,甚至推动了中国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fb

1984年春天,在农村改革轰轰烈烈、特区建设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而姓“社”姓“资”的质疑又十分尖锐,是继续改革走“新路”还是退回原地走“老路”的争论极其激烈之时,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开始他的南方考察之旅,希望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来得出自己的结论。深圳特区和珠海特区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让邓小平感到极大的震撼。他给深圳特区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他给珠海特区的题词是:“珠海经济特区好”。然而,到了厦门后,却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由于厦门特区建设起步晚,湖里特区到1980年还没有动工,基础设施问题还没有解决,整个特区除了管委会的办公楼之外,只有一座还没有正式投入生产的地砖厂,许多问题还制约着特区的开发。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在汇报工作时提出,厦门特区现在只有2.5平方公里,太小了,应该扩大到全岛的131平方公里;把厦门建成“自由港”,实现“货物自由进出、人员自由往来、货币自由兑换”的“三通”政策;把“厦门机场”改称“厦门国际机场”,有利于对外开放。这些想法都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和鼓励。邓小平给厦门特区的题词是:“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更好些”。如果说,邓小平给深圳和珠海经济特区的题词是考察之后对他们工作成绩的肯定,是对他们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干下去。而给厦门经济特区的题词,更是充满了期望和鼓励,期望厦门经济特区像深圳和珠海经济特区那样快速发展,鼓励他们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探索自己的经济特区发展道路。

邓小平南方考察和给经济特区题词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如同春风苏醒了凝结的河流,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创造热情,也激起了福建企业家们的创造热情。

然而,建设什么样的厦门经济特区、怎样建设厦门经济特区?福建省怎样发展,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何处?这是当时从省委领导到基层领导、从企业家到老百姓都在思考的问题。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全文刊登了福建国有骨干企业55位厂长的呼吁书《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个呼吁书无疑是这些厂长们对自己长期搞企业所积淀的深刻体验的表达,是对工作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积极反思的成果,是对福建省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更是对上级领导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尽快转变工作思路的无限期望。呼吁书一发表,立即成为当年度最具轰动性的企业事件。当事者可能没有想到,他们成为我国企业改革史上敢于吃“螃蟹”的人,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3月23日下午临近下班,时任《福建日报》副总编辑的徐明新接到时任省委书记项南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让他去省委取一篇稿子,即《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此前一天,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齐聚福州,参加“福建厂长(经理)研究会成立大会”。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交流搞好企业的先进经验。但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交流会变成了诉苦会。原因是两个企业的典型发言,引起国营企业领导的心酸。一个是福日公司,是当时全国第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另一家是福州铅笔厂,当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单位。这两家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拥有着比一般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听了两个企业的典型发言,其他企业家开始纷纷诉苦:被高度集中的旧体制捆住了手脚,生产计划、原材料、产品、工资奖金、干部人事等全得由政府主管部门说了算,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甚至“连建个厕所都要层层报批”。

福建经济要发展,根本在企业的发展。在当时的体制之下,如何把企业家们发自心底的呼吁上达决策者层面,都是一个难题。怎么办?时任省经贸委副主任和省企业管理协会负责人的黄文麟说:“‘松绑’放权的呼吁信,是被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倒逼出来的。”因为,如果按照当时的体制要求打报告,按一般渠道、一般方式逐级上报,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要改革,就先从报告的方式上改起。3月22日当晚,黄文麟牵头,与企业家代表讨论,连夜草拟出一封“松绑”放权呼吁信,并在第二天的会议上获55位企业家的一致通过。“3月23日下午,我们将呼吁信送到了项南的桌上。回去以后只有半个多小时,就接到省委电话,说项南就呼吁信作出了批示,送到《福建日报》明天就发表。”次日,《福建日报》以《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为题,在一版头条全文公布呼吁信,并配发了导语——在福州参加省厂长(经理)研究会成立大会的55名厂长、经理,3月22日写信给省委领导同志,题目是《请给我们“松绑”》。情词恳切,使人读后有一种再不改革、再不放权,就真是不能前进了的感觉。本报记者认为有必要将这封来信公之于众。徐明新回忆说:这段导语,是由项南亲自撰写的。呼吁信在《福建日报》上的刊发时间、版面、位置,项南也都在批示中亲自作了交代。

一场集聚了企业紧迫需求、领导强力支持、媒体全面配合三大要素的“松绑”放权大变革,就此拉开帷幕。

呼吁信见报第二天,《福建日报》按照项南指示派出多路记者,拿着呼吁信,到省委组织部、省经委、省人事局、省财政厅、省劳动局、省人民银行等部门,要求作出呼应。呼吁信发表一个月后,4月24日,省委常委和省政府党组成员召开会议,决定请55位厂长经理再来开会,检查落实情况。项南亲自为会议写了新闻稿:《省委决定下月中旬召集55位厂长经理进行检查:还有哪些权没有拿到手还有哪条绳索没有解开》。从4月开始,省政府连续出台《关于改革国营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决定》等7个有关落实企业自主权的文件,给国营企业放人权、财权、经营管理权,让企业增动力、活力、压力。在那个对改革有着极大渴求的年代,“松绑”放权的影响,很快从八闽遍及全国,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3月30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了《福建日报》刊登的呼吁信,以及福建省委组织部、省经委支持呼吁的报道,并配发了编者按语。第二天,《福建日报》即对编者按语作了刊发。紧接着,《经济日报》、新华社等全国主要新闻媒体都进行了转发。4月15日,55位厂长经理的代表还受邀到国家体改委、中央党校等单位进行了汇报座谈。

高层的重视,催生出了更大力度的变革。两年内,国务院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并在全国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责任制》,明确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是一厂之长,是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

在2001年3月24日召开的企业家活动日暨表彰大会上,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说:“福建企业家素来有‘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当年55家厂长经理提出给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同时,习近平同志还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要求,要树立政府能力有限的观念,改变万能政府的行为,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从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不介入或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规划和有关政策的制定,加强宏观指导,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裁判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社会供求关系的调控者fc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赞扬“松绑放权事件”在全国的影响。2014年5月18日,在《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封公开信发表30周年之际,在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福建30位企业家联名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企业改革发展建言倡议。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不断做大做强,促进联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