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及其 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解放的目标,既不是出自某种关于人的抽象的、先验的观念,也不是凭借着对“人”的崇高信念向现实发出的指令,而是对人的历史发展作出的科学分析和预见。

(一)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在大学读书时是学习法律,后来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熟悉了黑格尔的著作和思想,并积极参加青年黑格尔派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发生的林木盗窃法辩论和为摩塞尔记者辩护等重大事件,对他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使得马克思产生了苦恼,原来的哲学信仰发生动摇,这一切推动他去重新研究黑格尔的法哲学。恩格斯后来说:“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出发,得出这样一种见解: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锁钥,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那样蔑视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io马克思于1843年到1844年间,先后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尽管此时马克思还没有创立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还不能从社会经济关系上科学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也不能从社会发展规律上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必然性。然而,他已经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事业的承担者,因为,无产阶级没有任何权利,它同国家的冲突是全面的,它只有解放一切社会领域才能解放它自己的领域。马克思严格区分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政治解放和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人的解放”等概念,提出德国的解放只能是通过“彻底革命”实现“人的解放”,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而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这一解放的物质武器是无产阶级,精神武器则是哲学。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批驳了鲍威尔关于“政治解放”与“普遍的人的解放”的错误观点,强调犹太人解放的实质是“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扬弃。历史唯物主义和以往哲学的根本区别不仅在于发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在于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统一起来。

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所造成的劳动异化,详细描述了劳动异化给工人阶级带来的悲惨遭遇,说明共产主义是消灭劳动异化的唯一途径。他指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ip这段话有些拗口,充满了德国哲学的思辨味道。大体意思是说,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人本身的解放。因为,私有财产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感性的物质的表现,所以,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就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iq。所谓“全面”“完整”是指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即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和爱,包括了人的感性知觉活动、理性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不再受到私有财产或异化劳动的局限或束缚,而是通过人自身的活动去占有对象来实现人的规定性,来表现人的本质;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过人本该有的生活。而在私有财产条件下,私有制使人变得愚蠢而片面,人的所有活动都要服从于资本的需要,人也成为畸形的人。所以,马克思说:“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随着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全面回归,感觉成为人的感觉,眼睛成为人的眼睛,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里肯定自己,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而得出结论,无产阶级在消灭资产阶级的过程中,也最终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消灭无产阶级自己。在那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ir这个社会就是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后来,恩格斯把《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名言看作是马克思最重要的思想之一,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很显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联合体的思想,说明他们把人,首先是把个人的自由发展看作是共产主义的重要特征和人类解放的美好理想。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想法。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就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把“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作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或出发点,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既区别于蒲鲁东的“无人身的理性”,也区别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更区别于宗教哲学所主张的上帝。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个人的肉体生存的需要决定着人们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从而发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们用以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不仅是他们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而且也是他们“活动方式”的再生产,从而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的本质规定,在这个基础上也构建起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说:“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出发,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设想为一种自由个体的联合体,“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表达关于共产主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结论。它与那种从抽象的人性和人的需要出发,虚幻地许诺一切人将无条件地、非历史地获得自由发展的唯心主义理论具有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即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大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而对三大社会形态的划分是以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人的不同发展状态为依据的。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is这里所说的最初的社会形式,是指前资本主义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发展阶段;第二大社会形式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三大社会形式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相应地揭示出人的三个不同的发展状态,即人的依赖的关系、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是一一对应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同一个过程。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随着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也消除了资产阶级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地位的占有,不仅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以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将改变无政府状态,而代之以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因为人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也就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人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基础上,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人的目的。这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人学的基本观点

人是社会关系和社会运动的承担者,是历史运动的主体。马克思说:“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不拥有任何惊人的丰富性’,它‘没有进行任何战斗’!其实,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并不是‘历史’把人当做手段来达到自己——仿佛历史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的目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it把人看作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把人放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来观察人类社会,是马克思理解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统一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曾说:“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人的活动的产物,为人的创造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社会条件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大背景,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起点。只有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塑造和丰富,人自身的主体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和发展。社会环境决定人的意识和意志,决定人的活动的原因和动机,决定人的发展程度,决定人的一切行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人的发展和人的自由不能够脱离现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够在生产力所决定和允许的范围之内获得。在人类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自身的发展程度也是不同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人的生产能力非常低下,生产活动在狭窄的范围内孤立地发展着,所生产的生活资料只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每个人都要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血缘或宗法共同体,单个人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内和有限的程度上发展自己的能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大机器为标志的社会大生产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使人们摆脱了贫困状态,从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获得了独立性。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物统治人的社会,人和人的关系被物化,颠倒地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生产了物,却被物所统治。只有在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不仅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必要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自由时间增加,同时还带来了新的交往方式、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境界,大大解放了人的思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够得到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代表人的解放程度,当人们依照自己的目的,使外界自然发生改变时,标志着人们在自然界面前主体性的增强,人即从自然界中获得了一种解放。

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iu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一个社会所采用的生产关系形式,这种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联系构成了现实的社会关系。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候,生产关系就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的社会关系也就成了人类解放和发展的障碍。“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另一种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iv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交往进一步普遍化,在交往中人的社会关系由贫乏变得丰富,由片面变得全面,由封闭变得开放,并且协调和谐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关系发展本身就属于人发展的内容。社会交往范围的逐步扩大,使得个人在参与社会交往中,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者和精神生产者进行了普遍的交换,个人也就摆脱了地域和民族的狭隘性,在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实现自身的发展。

共产主义是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获得充分的自主活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说:“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iw社会全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这种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消除人和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对抗性,使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和分配活动成为可能,从而使人在物种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从其他动物中提升出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恩格斯在这里讲到人的发展的“两个提升”,内在地包括人在物种方面从其他动物中提升出来的“物种提升”和人从社会关系提升出来的“社会提升”。“物种提升”凸显的是人在生产活动中体现出自身本质特性的人与自身的关系和标志着人在自然界的地位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提升”标志着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凸显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两大提升”深刻地阐明了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们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等各方面关系,成为这些关系的主人而不是被这些关系所奴役。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任何部门发展,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人的各方面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和实现,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自由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未来社会的人是全面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的能力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不断赋予它新的含义。

(三)人学理论给我们提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给我们提供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是非常多的,这里只谈三点。

第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人的发展总是和人的需要的满足联系在一起,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使得“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新的证明,人的本质得到新的充实”ix。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物统治人的社会,享受成为人们的生活的目的,人的需要表现为花样不断翻新的享乐需要。资本为了自身的增殖,不断地刺激人们对物质占有的欲望。马克思说:“没有一个宦官不是厚颜无耻地向自己的君主献媚,并力图用卑鄙的手段来刺激君主的麻木不仁的享受能力,以骗取君主的恩宠;工业的宦官即生产者则更厚颜无耻地用更卑鄙的手段来骗取银币……工业的宦官迎合他人的最下流的念头,充当他和他的需要之间的牵线人,激起他的病态的欲望,默默地盯着他的每一个弱点,然后要求对这种殷勤服务付酬金。”iy这种被刺激起来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目的的需要是人的非自然的和非本质的需要,是被蒙蔽了的虚假的需要;而真正的需要是满足一定的、自己真正体验到的需要。马克思曾把 “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恒久的内容,说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必须紧扣感受的丰富性。只有具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才能感受音乐的美、形式的美,人对世界的人的关系形成人的丰富的感觉体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而不是仅仅的对外物占有的感觉和需求。

第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和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解放永远离不开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人的能力和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通过人的劳动实践才能得以生成。因此,实现人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劳动的自由自觉性。人只有从被奴役的、强制的分工中解放出来,自由自觉参加生产劳动,才能充分发展人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未来社会,劳动不再作为谋生的手段,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任何部门发展,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展现,这时人 “实现自己的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iz。劳动是能动和自主的,劳动者充分、自由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全部才能,人的智力和体力、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

第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利益问题是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经济地位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是不可能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在未来社会,社会全体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发展消除了人们的利益对立关系,每个生产者的生产能力都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生产资料对人的奴役也随之消除,人的生存斗争也随之停止。人将在社会关系方面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将从被压迫和被剥削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全面占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支配和控制,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力量也处于人们控制之下。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人和人之间才有真正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时其他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在生产劳动中享受了个人的生命活动,感受到个人的乐趣,又满足了其他个人的需要,创造了另一个人需要的物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其他人的自由发展互为条件,我的能力和贡献在你那里得到了确证,同时你的能力和贡献也在我这里得到了认可。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人与人的关系最终得到和解。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之间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往,受到物的力量的支配和统治,个人成为财富的奴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种交往关系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交往。真正的人的交往关系绝不仅仅是金钱交往能产生的,马克思说:“人对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的回报,只有真诚地关怀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怀的回报,只有对别人信任才能换来别人对你的信任,金钱在创造真正的人的交往关系中是无能为力的。在未来社会,受物支配的被迫交往关系将被扬弃,人作为真正的个人参加社会交往。

恩格斯说:“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ja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从受束缚、被奴役、被压迫的一切关系中解放出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在主体上从盲目的必然性和片面的需要中解放出来,成为支配自己的本身的主人;二是人从自然界的动物式的生存条件中解放出来,人和自然之间充分和解,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三是人从社会关系的剥削、压迫、统治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