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能动反映论的经典案例
可以说,和认识论相关的经典案例太多了,甚至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在这里就讲一个“大”的案例,大到能够影响到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影响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路、影响到千千万万民众的思维方式的案例。对于这个案例,现在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都熟悉,甚至直接参与了这个案例发生发展的过程;可是,对于许多中年人和青年人来说,可能并不清楚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案例就是发生在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处在重新选择的关键时期。如何从哲学高度反思和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重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成为许多共产党人都在思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而要正确回答这个课题,首先要完成的艰巨任务是拨乱反正,特别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以便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抓住有利时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国人民迅速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种种误区中走出来,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找到一条正确前进的道路。能否完成这个艰巨任务,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
然而,是恪守“两个凡是”,还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哲学观点的争论,而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上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开端。
要讲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必然要讲中央党校。中央党校是党的重要的思想理论阵地,也是培训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教育阵地。胡耀邦到中央党校工作后,一直在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党校的理论阵地和教育阵地作用的问题。他多次提出,要把林彪、“四人帮”颠倒了的理论是非、思想是非、路线是非再颠倒过来,必须写文章,用评论去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这就需要创办一个勇于冲破思想禁区、敢于说真话的理论刊物。基于这个想法,1977年6月4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创办《理论动态》,7月15日便出版第一期。这是个内部刊物,主要讨论一些当时人们争论比较激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977年10月9日,中央党校举行隆重的复校开学典礼。华国锋、叶剑英等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出席。叶剑英在讲话中提出,中央党校必须把研究党的历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开学典礼后,主持党校日常工作的胡耀邦就布置党史研究室负责人落实具体意见。在研究党史过程中,围绕着如何研究、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标准来研究和评价党的历史,特别是研究和评价党的第九、十、十一次“路线斗争”问题,产生了意见分歧。在争论的过程中,要求以完整的、准确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采取严肃的、严密的、科学的态度,从事实出发、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都提出来了。
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发表了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次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将文章公开发表。接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地反映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文章还强调,“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任何真理都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观点、新结论,抛弃那些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的旧观点、旧结论。文章最后指出:“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批评过的‘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种倾向依然存在。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科学无禁区。凡是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是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do
很显然,这篇文章旗帜鲜明,直指“两个凡是”。文章公开见报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坚决拥护,认为它是一篇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好文章,提出一个事关中国社会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错误”,“政治上是要砍倒毛泽东思想这面红旗”,理论上是“荒谬的”,思想上是“反动的”;甚至有人表示坚持拥护“两个凡是”,反复强调凡是毛泽东和华国锋说过的话,都不能改动。这些言论严重干扰了当时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针对这种情况,1978年5月30日邓小平在同胡乔木等人谈话时指出:“只要你讲话和毛主席讲的不一样,和华主席讲的不一样,就不行。毛主席没有讲的,华主席没有讲的,你讲了,也不行。怎么样才行呢?照抄毛主席讲的,照抄华主席讲的,全部照抄才行。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这是当前一种思潮的反映。”dp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他讲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实事求是。他针对当时存在的“两个凡是”的思潮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实质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转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他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到怎么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dq邓小平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不然,我们开会就只能讲空话,不能解决问题。邓小平回顾了我们党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毛泽东历来坚持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历来是按照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讲问题的。如果离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引导到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邓小平这个讲话,旗帜鲜明地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中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实践过程和毛泽东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发挥,尖锐批评了“两个凡是”的唯心主义观点,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这确实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任务”②。
正是在邓小平旗帜鲜明的支持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如火如荼、气势浩大地开展起来。几乎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个行业,都以不同形式先后召开了主题为“实践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座谈会、讨论会,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各种报纸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一些重要领导人纷纷发表讲话式文章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积极倡导解放思想。
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他说:“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dr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精神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