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战千钧一发 刎颈交反目成仇

第三章 巨鹿战千钧一发 刎颈交反目成仇

大家若是看了关于项羽的传记,就知道这时项羽的叔父项梁已被章邯杀死。章邯认为楚国集团已不足为忧了,他没有斩草除根,而是挥师北上,进攻赵王歇与张耳、陈馀组成的“新”赵国。他攻破邯郸,夷灭内城和外城,张耳与赵王歇走入巨鹿城,被章邯派部将王离(秦始皇时代大将王翦的孙子)围住。陈馀当时在外,把李良的常山兵收归己有,得数万人驻扎在巨鹿以北,而章邯的主力部队屯于巨鹿南面,粮饷充足,围攻巨鹿甚紧。巨鹿城中粮尽兵少,张耳数次派人去求陈馀火速进兵,可陈馀自认兵少不敌秦军,原地不动有数月之久。

张耳大怒,怨恨陈馀,派陈泽、张黡(曾被派往上党的那个人)出城责备陈馀:“以前你我二人为‘刎颈交’,对天发誓要同生共死,难道你都忘了吗?今赵王与我危在旦夕,而你拥兵数万驻扎观望,见死不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还有效吗?若你真讲信义,为何不拼死一搏,我们玉石俱焚又何妨?而且总还有几分把握,不至于真无生路。”陈馀也振振有词:“我考虑即使我全力以赴也未必是秦军的对手,救不了赵国还白白浪费兵力。况且我之所以保全自身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为赵王和张耳报仇,如今若是强攻,好比用肉投饿虎,有什么用?”真是:结交多少好朋友,酒肉茶;自己跌倒自己爬,无人拉。这就是“刎颈交”的“朋友”。

张 黡、陈泽急了,说:“大哥,我们服了你了,你考虑得真远啊!可现在情势危急,你的深谋远虑派不上用场,现在只想求你不违背当初与张耳的誓言,别的事以后再说吧。”陈馀还是坚持己见,说:“要不是我看徒死无益,早就出兵了,哪能拖到现在。”在张黡、陈泽的苦苦哀求下,陈馀只给了五千兵马,让他俩带走。这如同杯水车薪,最终全军覆没。张耳、陈馀这两个曾经的所谓“铁哥们儿”自此结怨。这也就是蒯通劝韩信三足鼎立时引用的“当代”故事,连张耳、陈馀这样的关系在利益面前都反目成仇,韩信和刘邦的关系更是不堪一击。

赵王歇与张耳真急了,求救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各地,燕王韩广、齐王田巿、楚王心都派兵来救,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带了一万多人赶到,但他们都惧怕秦军,作壁上观(此成语来源)。人是来了,但都是捧场的,谁都不敢出手相救。那时楚王心派来的是“卿子冠军”宋义为领队、项羽为副将的军马。项羽杀了宋义自任上将军,打败了章邯。最后巨鹿得以保全全赖项羽领导的楚军,项羽在这次战斗中英勇无敌,值得肯定。

赵王歇与张耳几个月未出巨鹿城半步,憋坏了,一出来才发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真是两世为人哪,赶忙准备酒席答谢各位诸侯,那些当时不敢伸手、犹豫观望的也都大萝卜脸不红不白地坐到了席上。张耳知道他们的难处,而且他和人家本来就一不沾亲二不带故的,他们帮自己是人情,不帮是本分,也说不出别的来,但他绝对不能原谅自己那个结义兄弟陈馀。两人见面后张耳就责备陈馀见死不救、违背信义,又问张黡、陈泽哪儿去了。陈馀看他这么怀疑自己,也非常恼怒,说:“他俩苦苦哀求我,我没办法,就让他们带五千兵回去了,谁知全部战死。”张耳不信,认为是陈馀把他们杀了,多次追问二将的下落。陈馀大怒道:“没想到你这么责备我、怨恨我、怀疑我,这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难道你认为我这么看重这劳什子将印吗?我这么待下去也毫无意义,让人看扁了,我辞职。”说完把将印解下来推到张耳面前。张耳没想到陈馀理亏可又气性这么大,竟玩起了这着儿,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怎么办好。

两个人一个低头鼓气,一个错愕愣神,谁也不说话,场面相当尴尬。这时陈馀的一个举动引起了戏剧性的变化。怎么呢?他早不急晚不急偏偏这时候急着想上厕所。他前脚刚走,就有人向张耳进言:“古语说得好,‘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让给您印信,您若不接受是逆天而行,老天都不高兴,赶快收起来。”张耳想想也对,你不仁休怪我不义,就急急忙忙地把将印收到自己的公文包里。陈馀从洗手间回来一看,张耳真不客气呀!他本来一时使气,没想到假戏真唱了,于是对张耳心怀怨恨。他没什么说的了,就掉头而去,几万兵马被张耳收入麾下。陈馀一气之下就与几百个亲信跑到河泽中捕鱼去了。就这样,两位“知心朋友”彼此摊了底牌,彻底翻脸了。

项羽向西挺进咸阳,张耳随军前往,到了项羽分封诸侯王时,张耳的许多旧交都为他说好话。项羽听说他尊贤爱士,一直为人所赞誉,就把赵国分出一部分,封张耳为常山王,建都信都(今河北邢台西南),信都更名为襄国,而把赵王歇改封为代王,实际上把他降了职,减少了封地。也有和陈馀交好的,对项羽说,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国,不能把陈馀落下。项羽因为陈馀没有和他一起入关而心怀不满,又知道陈馀有号召力得罪不起,他听说陈馀在南皮打猎,就把南皮附近的三个县封给陈馀敷衍了事。谁知项羽也没落下好儿。人不就怕比较吗?心理落差就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张耳踩着红地毯登上了常山王的宝座,让陈馀更是怒不可遏,他说,张耳和我功劳相当,可张耳称王我却成了一个侯爵,项羽真是不公平。

他环顾四周发现了一个和他同病相怜的。谁呀?齐国的田荣。陈胜起兵时有一个叫田儋dān的自立为齐王,田荣是他的堂弟,田儋出外和章邯交战被杀,田荣收拾残部回来后发现物是人非,齐人立了田假(被秦始皇灭掉的那个齐国末代王齐王建的弟弟)为齐王,田角为将。田荣大怒,心想你们倒狠,吃白食不说,连锅都给我端跑了。他把他们都打跑了,齐王田假跑到了项梁那里。田荣立田儋之子田巿为齐王。

项梁让田荣一起出兵攻秦,田荣说你只有把田假杀了,我才出兵,可项梁不干,二人由此结怨,田荣也没有和项羽一起西进咸阳,所以项羽分封诸侯时也没有田荣的份儿。项羽把齐地分成三块,封了三个齐王,这三个人去齐地就职时,被田荣杀的杀赶的赶。田荣自立为王,这样田荣与项羽也公开对立了。

陈馀与田荣都因为未随项羽入关而被排斥在外,两颗受伤的心渐渐走到了一起。陈馀派一个叫夏说yuè,在古书中,“说”如在名中出现,一般读“yuè”,如与“游”相连,一般读“shuì”的鼓动田荣:项羽为“天下宰”,却不能一碗水端平,跟随他的人都被封在风景秀美的善地,而把原先称王的都迁徙到荒凉贫瘠的恶地,原来的赵王歇被封在了代地,真让人恨得咬碎银牙!愿大王借我点兵,我以南皮为根据地与大王建立攻守同盟。

田荣也知道自己早晚要与项羽兵戎相见,他也想早树党羽,建立“反楚联盟”,就派兵支援陈馀。陈馀尽起精兵攻击张耳,张耳兵败逃走,一时感觉茫茫天地无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他说:“汉王刘邦和我有交情,可项羽现在更强大,又立我为王,恩情难忘,我还是投靠楚吧。”手下甘公不同意,说汉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虽弱必强,项羽不是对手,于是张耳归汉,刘邦待之甚厚。这与贾诩劝张绣在曹操和袁绍之间选择时的思路相似,这些谋士独具慧眼,能够透过浮华看到事情的本质,非凡夫俗子所能理解。

陈馀击败张耳,尽收赵地。他把赵王歇从代地迎了回来,复立为赵王。赵王歇也感谢陈馀,就封他为代王,但陈馀没有急于上任,他知道自己组建的赵国根基不稳,就留在赵王身边辅佐,而派夏说(夏说也败于韩信之手)以相国的身份在代地留守,这样陈馀才算出了一口恶气。这时刘邦正召集“持不同政见人士”反击项羽,陈馀也接到书面通知,但他对汉王说,你只有杀了张耳我才从命,刘邦就找了一个和张耳比较相像的人,把他杀了,然后把这个“冒牌张耳”的首级送给了陈馀,陈馀才派兵相助。由此可见,陈馀与张耳的怨仇结得太深了。现在有人以长了一张“明星脸”为荣,要是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未见得是好事儿。这次军事行动刘邦是趁项羽攻打田荣,后方空虚之际派兵偷袭才得手的,后来刘邦又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也就是“彭城大败”。这些诸侯都是墙上草,随风倒,陈馀也不例外,加上他感觉被刘邦骗了,张耳并没有死,因此他又与刘邦决裂了。后来,韩信与张耳击破赵井陉xínɡ口,出奇计背水一战击溃赵兵,陈馀与赵王歇都被灭掉,刘邦立张耳为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