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战略汉武纵横 伐匈奴铁血建功

第十四章 定战略汉武纵横 伐匈奴铁血建功

在汉武帝时代,没有卫星定位和高清拍摄,汉武帝手里也没有一版非常清晰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广大的未知领域,就像战争类游戏中被黑影遮挡的部分,只能一点点地去探索。

因此,汉武帝的一些创造很伟大,有些探索性的错误可以理解,就像我们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不知道、没注意、缺经验而难免犯下一些错误一样,这一点需要理解,而对于明知故犯的部分,该批判就得批判了。

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非凡的战略创造力的人,他在不断的探索、思考和实践中,对于反击匈奴,形成了先“直击匈奴前胸(我的语言)”,然后“断匈奴右臂(张骞的构想)”和“断匈奴左臂”的战略方针。

简单理解,平定朝鲜,可以称为“断匈奴左臂”,但是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一定的争议。《汉书·韦贤传》中记载,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为汉武帝辩护,他们认为:“孝武皇帝愍mǐn,同“悯”)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指卫青)、骠骑、伏波(将军之号,汉武帝时路博德曾任此职,出征南越)、楼船(楼船本为秦汉时甲板上起有楼阁的战船,也用以指代水军,此处用作将军之号,汉武帝时杨仆担任此职)之属,南灭百粤,起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也称浑邪王、混邪王,原为匈奴诸王,在祁连山及河西走廊一带活动元狩二年,即公元前 121 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带兵数万,屡挫其军伊稚斜单于怨其作战不力,欲加问罪,于是他带兵四万余降汉,号称十万)十万之众,置五属国(属国,西汉特区昆邪王降汉,设置五属国安置他们,后来沿用,成为一种特殊的制度,以属国专门安置降附或内属的少数民族,对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属国兵战斗力很强),起朔方(朔方郡,汉武帝元朔二年,即公元前 127 年设置,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辖境相当于今朝鲜咸镜南道、西江道及我国辽宁、吉林东部)、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yuān,领地相当于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有葡萄、苜蓿,以产汗血马而知名),并三十六国,结乌孙(初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即公元前 161 年左右,西迁到今伊犁河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伊塞克湖一带),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鬲婼羌 ruò qiānɡ,今作若羌,在新疆),裂匈奴之右肩。单于孤特,远遁于幕北(即漠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

在这里,王舜、刘歆认为,汉武帝南灭百粤、北攘匈奴、东伐朝鲜、西征大宛,是相当正确的行为,具有“中兴之功”,“孝武皇帝功至著也,为武世宗”,功劳很大。高皇帝“建大业”,是太祖,文皇帝“德至厚”,为文太宗,而汉武帝“功至著”,称得起武世宗。

关于“断匈奴左臂”和“断匈奴右臂”的问题,我们就只谈到这里,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了,适合历史发烧友去研究。需要说明的是,张骞的“凿空之旅”和霍去病的军事胜利,是“断匈奴右臂”这一战术的实施,影响深远。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看《论匈奴“左臂”与相关问题——燕秦汉时期东北亚走廊系列研究之二》(王海、刘俊著)、《张骞与西汉中期的“断匈奴右臂”战略》(刘光华著)、《汉代张掖属国新考》(高荣著)等论文,会看到更多专业性的分析。

我们主要谈一下汉武帝“直击匈奴前胸”的战略和战术方面的行动,来看汉武帝的行事风格。

按照《汉武帝传》(杨生民著)的划分,汉武帝对匈战役有四个阶段,笔者对此还是非常认同。

第一阶段——准备期: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至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六月马邑之谋。

第二阶段——进攻期:元光二年六月马邑之谋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

第三阶段——休战期:元狩五年(公元前 118 年)至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

第四阶段——再战期:天汉元年至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以我个人的眼光,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都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如果不进行反击,匈奴会更加得寸进尺,因此必须以武力的手段对付匈奴。为了反击匈奴,需要充分的准备。在进攻期,集中优势兵力对匈奴进行致命打击,这没有问题。经过战争,匈奴的主力被摧毁了,汉朝国力也空虚了,此时进入休战期,不仅明智,也是必然。争议最大的,就是第四阶段,汉武帝再次出动大军,以让匈奴臣服为目标,究竟对不对?而且李广利才能有限,根本无法复制卫青、霍去病的成功,最后是劳民伤财。

在进攻期,主要发生了这些大战。

(1)元光六年(公元前 129 年),卫青袭破龙城之战。龙城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境内。卫青直捣龙城,获首虏七百级,但是,公孙贺部无功而返,公孙敖部损失骑兵七千,李广部遭遇匈奴主力,全军覆没。从战术上看,这一战是失败了,然而,龙城是匈奴的政治与文化中心,而且这一战“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从战略上看,这一战是成功了。

(2)元朔元年(公元前 128 年),卫青、李息的反击战。此次是匈奴首先挑起战端,侵扰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义县西)、渔阳郡、雁门郡,损失比较惨重的是守备渔阳的韩安国部,一千余骑兵几乎全军覆没。因此,汉朝派兵反击,得首虏数千,完成了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标,算是全胜。

(3)元朔二年(公元前 127 年),夺取河南地之战。河南地指内蒙古河套地区,秦始皇时“使蒙恬将数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后来中原发生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战争等大事件,匈奴的势力就控制了河南地。此时河南地回到汉朝之手,战略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一片肥美富饶的土地,既可以巩固长安北部边防,也可以成为北击匈奴的根据地。

(4)元朔五年(公元前 124 年),高阙之战。此时是军臣单于的弟弟伊稚斜单于在位,他是一位很有野心的君主,加大了对汉的进攻力度。匈奴右贤王也怨恨汉朝夺取河南地,加紧了侵扰的步伐。为了巩固河南地,反击匈奴,元朔五年,汉武帝命令卫青带领苏建(苏武之父)、李沮、公孙贺、李蔡、李息、张次公等六位将军出击。此次卫青表现优秀,用兵如神,以少量兵力牵制左部,集中兵力奔袭右贤王主力,右贤王裨,辅助的,副的)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人”、牲畜数十百万,都被卫青军团俘获,右贤王只带了几百骑兵逃走。汉武帝大喜,派使者至塞(长城),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其他众人各自获得封赏。

(5)元朔六年(公元前 123 年),两次出定襄越阴山之战。卫青带公孙敖、公孙贺、苏建、赵信、李广、李沮等六位将军,春天、秋天两次出击。据《汉书·武帝纪》,共得“首虏万九千级”,但是汉军也有损失,尤其苏建部损失惨重。赵信本是匈奴小王,后降汉,此次与苏建共同率军三千,遇到单于主力数万,战败,单于诱降,赵信带领所剩八百骑投降了匈奴,于是苏建成了孤家寡人,脱身投归大将军。按照军法,弃军当斩,汉武帝未杀,让他花钱赎为庶人。

在这一年的战争中,张骞担任向导,因为他熟悉匈奴境内的水草之地,又有出使西域的功劳,所以被封为博望侯。另外,一颗闪亮的将星在此年出现,十八岁的霍去病以票姚校尉的身份,带领轻勇骑八百人,深入敌后,斩首虏两千余级,斩匈奴单于大父(祖父、外祖父辈)若侯产,生捕季父(最小的叔叔)罗姑比,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6)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河西之战。此时汉匈之间已经杀红了眼睛,匈奴为报复汉朝发动的定襄之战,在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出动万骑攻入上谷郡,杀数百人,于是有了这次河西之战。

河西,春秋、战国时,以今山西、陕西之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为河西之地,汉朝以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今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为河西之地,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攻占这个区域,是“断匈奴右臂”的重要战略行动。此次战役成了霍去病的个人表演赛。

次年春天,霍去病带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也称胭脂山或燕支山,在今甘肃山丹东南)千余里,深入匈奴休屠王领地,得首虏八千九百余级。这年夏天,霍去病、公孙敖再次出兵,深入两千余里,再次获得重大的胜利。

与此同时,李广部和张骞部组成东路军,攻击匈奴右贤王,李广的四千骑遇到了匈奴的主力四万骑,一场血战,以一敌十。在李广力战的情况下,自损数与杀敌数基本持平,后张骞部赶到,匈奴退走。李广功过相当,张骞、公孙敖因为没有及时赶到指定作战区域,依法当斩,赎为庶人。

这年秋天,昆邪王遭到单于的怨恨,单于想要杀了他,于是昆邪王、休屠王谋划降汉,休屠王中途反悔,被昆邪王杀死。霍去病部去迎接降兵,昆邪王裨将临阵又不准备投降,霍去病急驰入见昆邪王,斩杀想要逃亡者八千人,把昆邪王剩下的队伍带到长安,有四万余人,号称十万人。

这一战斩杀四万六千余人,招降四万余人,匈奴在河西走廊的右部势力被完全摧毁,汉朝打开了经营西域的通路。这一战对匈奴的打击是比较致命的,一向骄横跋扈的匈奴,这次真感觉疼了。

(7)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漠北之战。这是一次战略性决战。上文提到的赵信给单于出主意,把总部迁到大漠以北,他认为汉军没有这样长途奔袭的能力,而匈奴也开始学乖了,尽量不和汉军主力死磕,而是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术。于是汉武帝和臣下商议,准备利用匈奴的这种侥幸心理,集结大军直捣其老巢。此次出征,卫青、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加上私募的马匹四万余匹,共计十四万匹马,步兵和转运军饷者数十万人,大将军卫青军团出定襄郡,骠骑将军霍去病军团出代郡,约好共击匈奴。

根据《汉书辞典》的考证,定襄郡,汉初分秦时云中郡一部分而设置,治所在成乐,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代郡,战国赵武灵王设置,秦朝因之,汉又因之,治所在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辖境相当于今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和山西浑源、阳高以东的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及内蒙古兴和一带。当卫青与单于对阵的时候,以武刚车环营,这一战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武刚车是“有巾有盖”的战车,一般担任前驱,能够顶住敌人骑兵的冲击,建立一个战术上的根据地,然后大将军又以五千骑兵攻击匈奴一万骑兵。日暮之时,刮起沙尘暴,卫青启用预备队,单于看汉军多、兵马强,感觉无法获胜,于是带领几百精壮骑兵突围,从西北逃遁。汉军一夜追出二百余里,未获单于,获首虏一万九千余级。而霍去病兵团也大获全胜,俘获匈奴高级武官八十三人,得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

这一战中,汉朝也付出了极大代价,出塞十四万匹马,入塞时不满三万匹,损失十一万匹,士卒死伤数万,李广自杀。但此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