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兵败身死 英彭韩一年而亡

第六章 小霸王兵败身死 英彭韩一年而亡

英布刚开始反叛时对其部下说:“皇上垂垂老矣,讨厌兵事,必不能亲自带兵,这样就会派其他将领。所有将领中我最忌惮韩信和彭越,如今两人都被诬为谋反而被处死了,其他的不足为虑。”所以他才敢反。果如薛公所言,他使用的是下策,旌麾东指,荆王刘贾被杀,接着他向楚国进发。楚王刘交赶忙组织军队迎战。他派出的楚将把军队分成三部分,想互相呼应,以奇兵制胜。有人劝这员楚将道:“英布通晓兵法,作战勇敢,很有声望,许多人都畏惧他,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而且《孙子兵法·九地篇》上说,敌军在我本土上作战,我方士卒贪恋家乡,无必死之心,最容易军心涣散。如今我们兵分三路,若是一路败退,其他两路必然不战而逃,哪里能互相支援呢?”楚将不听。英布果然打败其中一路,另两路败散而逃。

英布继续向西推进,与刘邦的部队相遇。英布的部队整齐划一,英勇无比。刘邦在城楼上看见英布的排兵布阵与项羽相差无几,这又勾起了他与项羽对阵时心惊胆战的痛苦回忆,他更要除掉这个“小霸王”了。他与英布遥遥相望,问英布:“你何苦要造反呢?”英布回答:“没什么,也只是想当皇帝罢了。”刘邦一听,就怒骂他无耻、卑鄙、忘恩负义、不自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骂完后还觉得不过瘾,指挥军队与他大战一场,结果英布败走。英布回过身来拼杀数次,但仍然失败。他实在不是刘邦的对手,只好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连家也不敢回,带了百十人逃往江南。

我们在前文提到过,英布曾娶鄱阳县县令吴芮之女为妻(此女后来应被项羽所杀,吴芮后来被刘邦封为长沙王),这时吴芮已死,他的儿子吴臣继位。可能吴臣事先得到刘邦的授意或者想邀功,以此摆明立场,他就骗英布,假装要同英布一道逃亡到南越。英布相信了他,逃到鄱阳,被鄱阳人杀死。刘邦封自己的儿子刘长为淮南王,封贲赫为期思侯,有功的六员大将也各有封赏。他又清除了一个异姓王,为巩固刘氏皇权又前进了一步。

司马迁说:英布,他的祖先大概生活在《春秋》记载的被楚国灭掉的英国、六国,其祖应该就是皋陶(尧舜时代的智者、贤臣)的后代吧,英布也算是名门之后。他曾身受刑罚,而他的发迹怎么又那么快呢?项羽活埋的人要以成千上万来计算,而英布常常为虎作伥,甚至是罪魁祸首。他的功劳很大,因此得以分封为王,但最后仍免不了蒙受因欲壑难填、忘恩负义而谋反叛乱、兵败被杀的奇耻大辱。他的祸患是由于他过于宠幸姬妾,因而嫉妒猜疑引发的,最后竟致家破人亡,真是可惜啊。

太史公的评价是相当准确、中肯的,只是对最后这一点我略有异议。我推测,这是因为司马迁所处的那个时代不允许他讲太多真话,有一些话他没法直说,只能打哑谜。其实英布的反叛同样是一本糊涂账。按照我前面的分析,铲除异姓王已经被纳入了刘邦巩固皇权的计划中,即使没有这捕风捉影的“第三者插足事件”,也会有其他的诱因和导火索,因为枪已上膛,刘邦躲在了洞口前面,他必须引蛇出洞,贲赫的出现,只是意外之喜罢了。薛公说得对(这句话也可能是司马迁的意思),韩信、英布、彭越三人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动了哪一个都是敲山震虎、打草惊蛇。

这里对本章标题“英彭韩一年而亡”做一点说明。按照《史记·历书》的记载,夏朝以正月为岁首,商朝以十二月为岁首,周朝以十一月为岁首,秦朝以十月为岁首。按照《史记辞典》中的注解,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 104 年五月,更改历法,以正月为岁首。因此,楚汉战争及刘邦建汉以来,直到太初元年,大约一百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还是沿用秦朝的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史记》中记录的三人死亡时间不太清晰,我选择《资治通鉴·汉纪四》中的说法。文中记载,韩信被杀是在汉高祖十一年的“春,正月”。“三月,夷越三族”,彭越在该年三月被杀。“秋,七月,淮南王布反”,七月,英布谋反。“冬,十月”,这个十月,已经是高祖十二年的岁首了,刘邦军与英布军遭遇,很快就击溃了英布军。“十一月,上过鲁,以太牢祠孔子”,十一月,刘邦到了鲁地,以牛、羊、猪三牲齐全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因此,如果按照当时的纪年,三人之死是在两年之中;如果以十二个月为一个自然年来计算,三人是在一年之内接连被杀,确切地说,是在十个月之内被铲除的,而刘邦也在英布被杀半年之后去世了。可见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到汉高祖十二年四月,这十六个月中,汉朝深陷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