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运一波三折 吕后事心有余悸

第四章 皇后运一波三折 吕后事心有余悸

在解决了太子问题以后,主管部门又开始琢磨皇后的问题。文帝母亲薄太后认为,还是册立太子的生母为皇后比较适宜。太子叫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他的母亲是窦氏,所以窦氏被封为皇后。说起这窦氏与文帝能喜结连理,还真是误打误撞、因祸得福呢。那么二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原来这窦氏是赵地人,她因出身清白而被选为吕后的宫女。后来吕后要遣出宫女赏赐给各诸侯王,每个诸侯王得赏五人,窦氏也在出宫的行列中。按照推理,这应该是吕后的一种拉拢手段。窦氏的家在赵地,所以她想去赵国,这样离家近点,生活习惯比较适应。她向主管遣送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我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行列中,我必有重谢。”这个宦官当时满口答应,谁知事后一忙,就把这事忘了,把她的名册稀里糊涂地放在了去代国的名单中。

那时文帝刘恒还是代王,关于代地的管辖范围,一直是不断变动的。在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 196 年),以定襄、雁门、代、太原四郡为代国统治区域,政治中心也从代县,即今河北蔚县,迁至晋阳(今山西太原东),另一说迁至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辖区在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的交汇处,也包括河北,即赵地一部分,但那里肯定不是窦氏想去的地方。这个宦官把名册上奏,吕后下诏批准,到了启程时,窦氏才知道搞错了,就痛哭流涕不想走。然而一切已成事实,无可更改,她被强行带走。她也只有听天由命了。谁知到了代国之后,刘恒对她相当宠幸,先是生了一个女儿叫“嫖”(那个时候“嫖”不是现在这个意思,否则家长不会给孩子起这么个名字),接着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次子刘武,即后来的梁孝王,“梁园虽好,终非久恋之家”这一典故中建造“梁园”的那个人。但当时的窦氏还没有太多的奢望,因为刘恒有正妻,而且生了四个儿子,按照“立嫡不立庶”的传统,窦氏的儿子不可能成为太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正妻在刘恒称帝前就去世了。刘恒登基后,正妻生的四个儿子相继病死,这样,命运就把窦氏推到了历史的舞台上,因为这时她的儿子刘启最大。

文帝继位几个月以后,公卿大臣请求册立太子,刘启被立为储君,而母以子贵,窦氏被封为皇后,自己的女儿、刘启的大姐刘嫖被封为长zhǎnɡ公主,二儿子刘武先是被封为代王,顶了他父亲文帝以前的缺,后来又被改封为梁孝王。汉景帝后来在立嗣的问题上与自己的亲弟弟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这是后话,《史记·梁孝王世家》中有记载。

所以说,世事难料,得之不必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失之也不必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福祸成败是要接受时间的检阅和实践的检验的,不能在孵蛋期间断言小鸡的个数。窦氏本来因为被乱点鸳鸯谱而悲不自抑,谁知却阴差阳错,竟成了皇后。她和她的婆婆薄太后一样,都是失小保大,登上了当初连想都不敢想的尊位。如果窦氏当了赵王妃,她的结局真不容乐观。前面说过,吕后一连杀死了三个赵王,那时,被封为赵王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赵王刘如意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而被杀,而赵王刘恢与赵王刘友都因为王后是吕氏女而感情不和,或被枉杀,或自杀。生活在那种高压下窦氏生死难卜,还谈什么荣华富贵呢?而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旦赵王被杀,其他随从人员还有什么好出路呢?所以窦皇后遇到文帝刘恒是一种幸运。

窦皇后的大哥叫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被人掠lüě走卖掉,一直杳yǎo无音信。他被人贩子转手了十余次,备尝人世艰辛。后来在宜阳,他为主人进山烧炭,晚上百余人在山崖下打地铺,准备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再接着干。谁知山崖坍塌,把睡在崖下的人除窦少君之外全部压死,只有他得以逃脱。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感觉自己此刻如有神助,就占卜了一卦。卦象显示,数日之内他能被封侯。这真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后来他随主人家辗转到了长安,听说当朝的皇后姓窦,而且出生在自己的家乡。他被掠卖时年纪虽小,但还记得县名和自己的姓氏,所以他认定这位皇后是自己的姐姐,而且他和大姐一起采桑叶时曾经从树上掉了下来,自己的身上有记号,于是他上书陈述自己的身世。窦皇后还真的收到了这封信,她和文帝说了这事,于是窦少君被传见。窦皇后询问了他一些事,他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果然属实。窦皇后又问他还记不记得其他事情,他回答:“姐姐离开家里去宫中时,和我在驿站的客舍里告别,姐姐曾给我洗头,而且要来米饭给我吃,然后才离开。”这一幕情景若非亲历,怎么也编造不出,窦皇后终于确信。她拉住弟弟泣不成声,涕泪交流,左右侍从也伏地哭泣。于是文帝赏赐了大量的田宅和财物,又分封窦皇后同族兄弟,让他们定居在长安。

绛侯周勃、将军灌婴等人说:“我们这些人的命运就悬在窦长君、窦少君二人的手里了。他们俩出身低微,从未享受什么荣华富贵。一个苦久了的人要是没有极强的控制力,一旦得志,往往会为所欲为、不知收敛。我们必须为他们挑选好的师傅和随从人员,让他们得到良好的熏陶,否则他们会效法吕氏闹出事端来。”吕氏专权搞得各位大臣如惊弓之鸟,他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一个经过艰苦奋斗取得荣华富贵的人会加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因为当他回想起往事时,总会心有余悸,他一般不想重归于零,所以他能有很强的克制力。但是,对于一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受益者来说,他或者被从天而降的富贵冲昏了头脑,或者把一切视为当然,这就很容易导致骄横跋扈。此外,由于没有经历过奋斗的艰辛,根本不能体味成功的甜果吃多了也会损伤牙齿的道理,更不要提什么长远思维、战略眼光了。于是,大臣们挑选年龄偏大、品行端庄的读书人和窦氏兄弟俩在一起,窦氏兄弟耳濡目染,成长为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这就解决了周勃与灌婴的一块心病。

文帝册封了皇后,赏赐天下鳏ɡuān,老年丧妻的人)寡孤独以及年纪八十开外的老者一定数额的布帛米肉。文帝继位以来,革新了政治风尚,以怀柔政策安抚天下,普施恩德,使各方诸侯及各少数民族与中央保持和谐欢洽的关系,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他是传统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主。